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親子天下】你認為「什麼樣的孩子,值得等待」?
2012/03/09 09:42:12瀏覽1584|回應0|推薦22

這期親子天下雜誌的封面故事為「教孩子時間管理」,不過我翻了目錄後,覺得有篇文章的下標蠻吸引我的注意(因為會想知道答案),仔細看內容也值得省思,此篇標題為「有一種孩子,值得等待」。

也許是已為人父人母,對於孩子是「小時了了」或「大器晚成」的議題會吸引父母的眼光。

文中提及一個小孩的成長歷程(稱之F),F出生於1856年的歐洲,為猶太人後裔,從小家境十分貧困。

在中學時代,F是學校的頂尖人物,沒有通不過的考試,但他不是書呆子,他喜歡運動、喜歡社交、也喜歡分享,最後他在中學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

F在大學時因為資質優秀,因此讀過法律系、醫學系,但除了這兩個系所外,他還對文學、戲曲、哲理、生物等都有所涉略,且他的語文能力也強,熟悉德英法文,不但靜態書寫流利,而且還是一個極具說話技巧的演說家。

以現在人的用語來說,F簡直是「全才」。

我們一般人就怕自己沒有一項專長無法精通,對F而言的最大困擾是,他不知道要選擇哪一個領域來成就事業。

39歲的F,家裡第六個孩子出生,家庭經濟陷入拮据,婚姻關係也出現裂痕,他已經覺得「人生將至」了。

然這一年他嘗試撰寫有關歇斯底里、壓抑、意識、潛意識的課題,也察覺「夢」的機制。F在43歲時完成了「夢的解析」一書,頭兩年僅賣出351本書。

接著F出版精神病理學、笑話與潛意識的聯繫、性學三論等著作,受到世人認可。

最後F讓心理分析成為一種國際運動,他也成為心理界的領袖,展開信仰革命。

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撥開F的面紗,這個人你不一定熟悉,但一定聽過:

F,就是佛洛伊德。

 

「小時候胖不是胖」意味「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口語詮釋。就像這篇標題「有一種孩子,值得等待」。

那你的孩子有可能是F嗎?如果孩子興趣廣泛,生涯遲遲沒有方向,你會覺得他是一事無成?還是大器晚成?值得等待嗎?

對父母而言,從小孩出生到成人是一段不算短的歲月,教養過程酸甜苦辣的河流終會匯集到自己記憶,漫漫等待是一種我們對小孩發展的相信,也是生命態度的選擇,更是一種身為父母「不得不」的耐力的磨鍊。

就自己的孩子開始上小一後,已經慢慢進入廝殺叢林,因為台灣的教育提供一種獨贏的戰場,要考上好學校就是要玩「我贏、你輸」的遊戲,很難創造「雙贏」的平台。

「分數」已經被內化為「成功人生」的唯一營養,殊不知很多人看似精壯,其實體弱多病,因為營養不良。

很多從小成績優異的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研究所、博班一路「過五關」,不知道砍殺了多少競爭者,但最後的結局就像台大知名外科醫生柯文哲說的:

「我念台大醫學系,是我爸爸幫我填的;結婚是我媽替我相親的;至於要生幾個孩子,是我太太做的主。我問自己想做什麼?卻一點也想不起來」。

你知道人在五十幾歲時有這樣的反省,想想真是感慨。

 

如果小孩從小優秀,長大很有可能過比較舒適的生活,我不否認。但小孩也可能是「大隻雞慢啼」,越長大越找到人生的方向,過著比那些小時候成績優異者更好的人生。

這種成功價值選擇與定義,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就連我和孩子的媽的看法也不見得相同。

有個外國作者(已忘名字)曾用「一面牆」說明價值選擇的情境,情論述為:

偉大的的人都在「牆的這一面」,「牆的另一面」充滿歡樂與喧鬧,如果你在「牆的這一面」你就可以聽到另外一面的吵鬧,但是牆的另一面的人聽不到彼此的聲音。

你如果選擇「牆的這一面」,你就要忍受不定時的異樣眼光,要體會孤獨與寂寞。

不過這種孤獨與寂寞卻能聽到他們的聲音,也能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

而這篇「有一種孩子,值得等待」的文末,並沒有解答是「哪一種孩子」?

我們到底要選在「牆的這一面」或「另一面」?抉擇在父母所站的位置、看的角度。

如果我們認為「有一種孩子」的那一種是「自己的小孩」,我們既然確定了受語詞為何物,我們既然選擇了等待,那麼「什麼是值得等待」就是一道教養和育兒的命題,也是情緒修練。

這個標題的答案雖然沒有明說,但我知道每個父母心中都已有答案:

我們的兩個小孩 ,無論他們是「小時候了了」或「大隻雞晚啼」,他們都是我們心中最值得等待的人,也許這就是難以言喻的親情人性。

 

P.S.

看過許多受過高等教育者,生活過的顛三倒四,也看過沒受過什麼教育者,為自己闖出一片天。這證明了一點:有些人在學歷、成績都顯赫,是人上人的佼佼者,但他們在生活的某方面,也可能是欠缺生活能力的佼佼者。從這文章標題延伸,也許我們可以進一步自問問:「什麼樣的人生,值得追求」?

八德廣豐公園009

(攝於八德廣豐公園)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8233980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alekd&aid=61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