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7 09:44:38瀏覽448|回應0|推薦2 | |
我們家的這兩隻相對於其他部分小孩,還是幸福了些。 雖然物質享受上,家裡沒有留下什麼家貫橫財,他們不懂含金湯匙是什麼滋味,他們只能含拇指比較實際。 不過佑佑、彥彥是我爸媽心裡面永遠的「金孫」,我們物質無法提供處就用說項加持(看到買不起的東西,一直說「那個不好玩啦」、「那個不好吃啦」之類的啦)。 當然,佑佑、彥彥也是我們心中的寶貝,我們不至於太保護他們,但當他們受傷、生病時我們晚上幾乎都會「自然醒」(我想大部分父母也是如此),擔心孩子的生理狀況,這恐怕就是「母性」吧。 社會上每每出現的兒虐新聞,當了父母這角色後,看這種新聞的文字「理解力」沒變,但心情上的「感受力」卻有極大差異。 日前看到臺北縣一則4歲小女孩被阿姨打死的案例,只因為小孩子吵鬧就把小女孩綁在椅子上、當成出氣筒毆打致死,報紙上刊出那位小女孩純真的生前照片,看了非常不捨。 不想濫情的說看了會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只是覺得受虐的這個小孩,如果是佑佑、彥彥....是自家的小孩,看到他們身體上的虐痕、無助的眼神,光是想像那種畫面就覺得那是一種殘忍凌遲。 因此還是得提醒,6歲以下的兒童往往是受虐的高危險群,孩子本身無自保與自救的能力,這時就要靠社區民眾或鄰居親友發揮「雞婆」般的熱心與愛心。 如果太常聽到隔壁鄰居小孩子的哭鬧、長時間聽到臨牆父母對孩子的咆哮聲,請勇於通報113。官方一點的用語就是:「你我的一通電話可能救了一條小生命」。 和小孩相處、陪伴他們成長的酸甜苦辣......都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財富。 不過這樣的說法也有待商榷,因為更精準的說:小孩子「不是父母的財富」,他們從出生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必複製父母「小時候沒達成的夢想」、他們也不應該成為「光宗耀祖」的活展示物。 「小孩是我們的寶貝,我們何嘗不是小孩心中能擋風遮雨的城堡」,這是把小孩當成「出氣筒」與「拖油瓶」者永遠無法理解的。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