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鄭伯克段于鄢
2017/10/28 10:36:25瀏覽1955|回應1|推薦15
今天開始帶大家來讀《春秋‧左傳》。其實這是二本書。

稍微解釋一下左傳與春秋的關係。《春秋》其實是魯國的官史。名聲崇隆,地位又高。原因之一是:傳說孔子他老人家晚年親手刪定編纂了這本書。先秦各國均有官史─像晉國叫《乘》,楚國叫《杌》,但後來都沒流傳下來。所以,你也可以說《春秋》就因為「氣比較長」的緣故,成了公認的春秋時代歷史的老大。

《春秋》是珍貴的史書,但不幸地沒甚麼可讀性。有前人稱它為「斷爛朝報」─行文的方式通常是「某年某月某人在某地作了某事」,然後就沒了。當時的人或許都看得懂,但後人沒有任何的時代背景,猛然被丟進千年前的人事物裡,不丈二金剛如墮五里霧中才怪。

還好有人看出這個缺失,作了「注」或是「傳」,補充說明某些重大事件的背景經過,與記錄孔老夫子沒能(或不屑)寫下留下的東西。其中最好的,可讀性最高的著作,便是《左傳》─傳說是一位眼盲的作家,左丘明寫的。

好,國學常識到此為止。我們還是回來看故事。(這很重要!別再搞甚麼國學常識了!有多少人就是因為「春秋有幾年」「左傳有幾篇」這些無聊的東西,倒盡了對中國文史哲的胃口啊!我們又不是搞文學史哲學史的,就把那些「很值得背」的國學常識丟進垃圾堆吧。)

《左傳》第一篇,《鄭伯克段于鄢》,故事膾炙人口,甚至,還被編成歌劇。有人把它與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的倫理悲劇《李爾王》相提並論。其實我自覺:李爾王與三個女兒之間的親情糾葛固然引人入勝,但以行文的簡練與敘事的明晰而言,《鄭伯克段于鄢》尤勝一籌。

簡單說,「鄭伯」是鄭國的國王鄭莊公,「段」是他的弟弟。鄭伯克段于鄢,就是鄭莊公在「鄢」這個地方打敗了他的弟弟段。

這是一個會發生在所有時代所有社會的故事。媽媽偏心,弟弟驕縱,哥哥一時衝動作出了讓媽媽與自己都後悔的事。

鄭莊公出生的時候,媽媽難產,因此就不怎麼喜歡這個曾讓她受苦受驚的長子,而偏愛小兒子段。

她的偏袒顯而易見:她試著說服丈夫不要立長子為繼承人;她為段請求「制」這塊要地作為封邑。等到這二個行動都失敗後,她終於成功地幫小兒子要到了「京」這個好地方。

此時就有臣子勸諫鄭莊公:弟弟佔有了京這塊要地,「滋蔓難圖」,勢力太大了!鄭莊公只看似胸有成竹地回了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我們等著看吧!

等到弟弟段聚攏了軍隊,要明目張膽地造反,殺進鄭國首都,而偏心的媽媽還要偷偷幫他開城門的時候,鄭莊公終於採取行動─他準備已久,輕而易舉打敗了弟弟,並把狠心的媽媽放逐到遠方,還下了一個毒誓: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到死他都不要再見到媽媽的面!

我們在這裡,似乎看到了一個渴望母愛的小男孩,在對親情的欲望無法滿足之後的報復性心理─是的,你不愛我,我也不再愛妳了!

然而他真的能夠捨下媽媽,斷離母子的血緣關係?

《左傳》接著說:「既而悔之」!緊接著,他就後悔了!

但誓言既已出口,不是能夠隨便反悔的。先秦時代的人們跟我們現在不一樣,他們將神鬼看作隨時存在的事物。一言既出,不是駟馬追回就能解決;做不到承諾的人,「神鬼殛之」,陽間陰世都得不到安寧的哩!

於是便有了「潁考叔有獻於公」這場戲。潁考叔是個鄭國的地方小官員,他藉著貢獻物品的機會見到了鄭莊公。國王賜他美食,他卻留下不吃,還說要把它帶回去獻給母親。鄭莊公感嘆:你有媽媽可以孝敬,我卻沒有了!潁考叔便趁機給了國王一個下台階: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如果真是執著在「黃泉」的表象,那麼挖條地道,深到流出泉水,再跟媽媽在裡面見面,不就好了嗎?

於是,這齣親情倫理政治大戲,便終結在母子二人相見,「其樂融融」的場景之中。

(這一段《左傳》裡有許多沿用至今的成語,大家發現了嗎?)
「滋蔓難圖」
「多行不義必自斃」
「不到黃泉不相見」
「其樂融融」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yiutang&aid=108887019

 回應文章

蜘蛛蝴蝶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0/28 10:50
弟弟段是暗指「台獨」??
蛛織綑龜網 蝶舞天地框 噗嘻無奈天 蛛蝶問冷涼 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