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圳彎彎(原載聯合報副刊)
2012/11/24 18:18:52瀏覽1244|回應1|推薦36

●一

    每次走在公園邊的大街上,總忘不了自己走著的地底下,正有一條水圳,彷彿我手臂裡的脈管,隨時可以聽到、感覺到它跳動。

    在未加蓋成路面前,沿圳溝兩岸到處是彎腰伸手去撩撥流水的柳樹,樹下還有水泥或鋼筋涼椅。

    初春時節,柳樹上開滿花兒,輕風一起,白色的柳絮便隨風飄舞,走過水圳邊直想打噴嚏。我記不得自己習慣在清晨打噴嚏是何時起的,但每天清晨都會想到水圳邊那一路紛飛的柳絮。

    彎彎曲曲的水圳上,每隔數十公尺,就橫著一道小橋,橋的不同形式,各自顯示人們的匠心。有拱形的洗石子橋,有土拙拙像尚末完工的水泥橋,有木板拼成的橋。在鋸木廠前,居民乾脆用五、六根杉木直直擱向對岸,然後併排打上大鉤釘,不讓它滾動,也算一座橋。

    水圳裡有水草、有蜆、有魚蝦,站在岸邊或坐在橋上,垂一根細棉線,就能有釣魚的樂趣。線頭上綁著蚯蚓最好,沒有蚯蚓照樣也會有魚蝦來嚼食,尤其那種成群的大肚魚好奇又好吃。圳裡水清見底,只要掌握魚兒嚼線那一剎那,猛地把線往上一提,牠楞得忘了鬆口,輕易即可將牠撂到岸上。

    現在,如果有人認為我講的是一則歷史故事,我真不知道應該回答是,或不是。

    眼前的事實是,寬闊的街上人車來來往往,要經過幾次東張西望,才能鑽得空隙過街。

  

我走到街道的尾端,水圳從路面下探出頭來,兩岸已經沒有柳樹,水裡也不見魚群了。圳溝內不乏各式垃圾,石砌的岸壁上糊著豔紅的福壽螺卵,很像流淌著的紅燭淚。

    淺淺的溝水,散發一股臭味。每到晚間,岸上變成熱鬧的夜市,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都賣,包括現煮現炒現烤的,人們圍在鍋邊,濃烈的油煙蓋過圳水所散發的味道。

    我回溯到街道的另一頭,水圳從一排鐵欄柵的隙縫中鑽進街心。這個圳溝加蓋的起點,竟然成了垃圾的集聚區,鐵欄柵有如一把梳子,將沿溝流下的垃圾,扒梳下來。清潔隊員說,幾天就可以撈滿整卡車。

   由這兒上溯,還有幾棵柳樹倖存,雜在夾竹桃和許多雜樹間,看來長得不很認真。一切垂柳所應有的柔媚與婀娜的韻味,全讓塵埃及髒臭的圳水遮掩。福壽螺的卵串無所不在,到處紅得人悚目驚心。

    如果有人問我,它曾經是一條美麗的水圳嗎?我不知道應該回答是,或不是。

    只覺得自己彷彿編了一串謊話,不但想騙別人,也在騙自己。

  

地方上有許多啼笑皆非的事,有時跟競選似乎脫離不了干係。

    競選的時候,有人敢不提造橋舖路,便會有人責問你出來選什麼。

    當年,有人拍著胸脯說,只要大家選他,他一定爭取經費把水圳用鋼筋水泥加蓋,使兩岸加圳路都成為路面,大家也不必再搭小橋,你我開車走路可以在一條寬寬闊闊的路上哩!

    很多人聽得鼓掌叫好。果然,水圳很快被蓋成一條大街。

    我想,再過一些年代,競選的話題必然不同。到那時,一定會有人在政見會上慷慨激昂的說,只要他當選,一定要爭取經費,把水圳被加蓋的部分統統拆除,然後在兩岸遍種垂柳,再在樹蔭下架涼椅,不但讓都市像公園,還讓都市像鄉村,你我走在水圳邊,一如踏進風景區。

    不知道現在以促成水圳加蓋而沾沾自喜的官員,是否想到可能面臨這種挨罵的結局?

    宜蘭人的脾氣,說是淳樸憨厚也可,說是少有主見也無不可。反正只要一兩個有心人,就足夠哄得大家團團轉,水圳加蓋便是如此。

    如果有人說,宜蘭人就是這點可愛,我不知道應該回答是,或不是。

  

宜蘭的都市人如此,現在連宜蘭的鄉下人也少見固執。

    在水圳上游的員山鄉,路在一邊,水圳在一邊,圳溝順著路走,路也跟著圳溝走。秋天一到,圳邊開著白色的薑花,香氣也會伴著圳溝裡的流水走。

    現在宜蘭市的水圳加蓋了,員山地方士紳竟然也嚷著要把水圳蓋成馬路。

    原本沒有人覺得路邊有條圳溝礙事,某月某日突然有個人喝醉酒騎機車,或是開快車逞威風的,一頭撞到水圳邊的電線桿,鄉下人便怪起電線桿,怪起水圳佔了道路的寬度。

    真是洗臉礙到鼻,到底誰佔了誰的地盤呢?世間青紅皂白不分、百口莫辯的事兒畢竟不少,當然不曾有人會為水圳喊冤叫屈。

    鄉民代表開口說話是,宜蘭市的水圳加蓋後,街道又平又寬闊,員山有條水圳在路邊礙事,就顯得落伍太多,要是水圳不加蓋,路邊怎麼開店?沒有人把店開在路旁,什麼時候才能熱熱鬧鬧?

    鄉長答覆,他去爭取。最近聽說真的爭取到好幾百萬元,準備先加蓋一段,將來繼續找經費,接著再蓋。

    不知道沒有水圳,沒有水圳邊的柳樹和薑花,鄉下和都市會有什麼不同?人們以為蓋住水圳,便遮住落後與髒亂,事實上,它還蓋住了美麗的回憶與夢想。

    將來,如果有人站在員山街上問起是不是到了鄉間,我想連員山鄉民代表也不知道應該回答是,或不是。

──原載1986115《聯合報副刊》,並收錄於吳敏顯散文集《與河對話》一書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m330&aid=7071235

 回應文章

鈴聲(老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家門前有小河。。
2012/11/30 00:55

從小就學校裡教了。。

唉,看來,長大了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