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街與未剪臍帶的老畫家(原載文訊雜誌)
2015/10/28 14:42:08瀏覽1085|回應0|推薦24

  三峽老街精神抖擻

我到過新北市許多地方,數來數去好像獨獨漏掉三峽。

幾十年來,除了從報刊欣賞過三峽老畫家李梅樹先生部分畫作,不曾在三峽老街、清水祖師廟、老畫家紀念館,以及大板根原始雨林,留下腳印。

日前與十幾位寫作朋友,在當地進行兩天一夜參訪,總算對這地區有個概括印象。

三峽老街和創建歷史長達兩個半世紀的清水祖師爺廟,二者近鄰。清廷把台灣割讓給日本那年,當地民眾起而反抗,整片街區即遭日軍火焚,古廟也難倖免。

好在三峽盛產茶葉、樟腦、藍染,少不得重新興建這條商業街坊。未料,隨著相關產業逐漸沒落,重建的老街很快衰敗殘破。後來再經過一番努力,投注龐大人力物力總算恢復舊觀,讓人們繼續穿行在這條兩百多公尺的時光隧道。

不管是原版剪輯或重新拷貝,老街畢竟是此地居民世世代代的生活縮影,外地來客很快就能夠從中窺測一二。

具有十九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老洋樓,除了強調對稱裝飾意象的繁複華麗雕刻,有的還在山牆額頭上,用立體浮凸的正楷字寫著:「本染坊不惜重資精撰原料嚴督加工製造發售」,或是:「林茂興號自辦外洋各省疋頭督染發售」等自信滿滿的字句,瞬間便使早年三峽布匹染坊興盛景況鋪陳眼前。

另外,像油鋪子、糕餅鋪子、雜貨店、百年茶莊、古早味鹹酸甜,極輕易即勾起很多人對兒時生活的回憶。近年來陸續有當地藝術家畫作、雕刻等手工藝品進駐,舉凡居民日常所需,或遊客想搜奇珍藏的物品,花樣繁多。

一路行去,饕餮客偏愛的花生糖、烤玉米、雞蛋糕、豆花、青草茶、甘蔗汁、桂花烏梅汁,以及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應有盡有。年輕人喜愛的金牛角連同各式各樣西點,時刻散發出誘人香氣,任何人只要追隨自己嗅覺即可尋覓。

不少店鋪門框上,依舊張貼著大紅門聯。有招財進寶迎春納福的傳統對仗,也不乏逗趣撩人的字句。其中一家鋪子門聯,寫著筆劃簡省且古怪的字眼,上聯從一個「人」字,逐個堆疊到五個人字,下聯則用一個「石」字,逐個堆疊到五個石字,人跟石頭模仿著啦啦隊員表演疊羅漢,果然吸引外客駐足閱讀。

我好奇地問店家,店員笑瞇瞇地告訴我,這門聯很古老,他到目前僅僅了解部分意思,得繼續去查個仔細才能明白,或許等我下回光顧時,說不定可以找到答案。

嘿,明知他從頭到尾這麼笑嘻嘻地,無非是對一個外地來客賣關子,卻真的在我心底丟下一則不容易忘掉的謎題。

一般人逛街在乎選購物品、評比價格。頭一回逛三峽老街,竟然變成猜謎遊戲,相當有趣。大伙兒一路前行,腦袋瓜裡即不斷地冒出問號。

砌築商家牆柱拱廊的紅磚,由哪座磚窯在什麼年代產製?整棟建築及山牆牌樓的雕飾,出自洋師傅或哪個在地匠師之手?那木構樓板,是不是附近山區砍伐的原木?做為藍染原料的大菁葉子,是否採自大板根雨林?似乎有解答不完的疑問,如湧泉般咕嚕咕嚕地流淌。

我了解,要找答案必須從歲月留下的跡痕,與商家民居所傳承的記憶去耙梳,去拼湊。

大多遊客對自己記性與眼睛的信賴,遠不及智慧型手機。隨時看見他們一路走一路舉起手機,對著街景器物猛拍照。這種舉止不免令我想起宗教教友朝聖禮拜,那種三步一跪九步一拜的虔敬。

或許你跟我一樣,並非三峽或鄰近地區住戶,但在這條精神抖擻的老街及其周邊,去回想自己所經歷的歲月,肯定或多或少都可以尋得蛛絲馬跡,值得禮拜。

●未剪臍帶的老畫家

年輕時到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學畫的李梅樹,先後在小學和大學教書。六十幾年前,他挺身領軍祖師廟重建工作,主要是想把藝術理念融入廟宇殿堂。

他在台灣藝專雕塑科任教期間,曾利用寒暑假帶學生參與祖師廟一些雕塑工程,為民間藝術培養新一代接班人。

與眾不同的是,這位藝術家還擔任過三峽街茶葉組合長、三峽街代理街長、鎮民代表會主席、農會理事長,以及第一至第三屆台北縣議員等多項職務,周旋於官場諸多政客之間。

李梅樹從政之前,畫作即接連獲得許多美術大獎而享盛名。他能夠將藝術創作和俗世酬酢之間很難跨越的楚河漢界,徹底填平塗銷,在畫壇與政壇之間來去自如,確實令人困惑,卻不得不教人另眼看待。

畫家為了更快速地捕捉家鄉影像,拿畫筆、畫板、畫布精心用油畫顏料鋪陳外,早在一九三0年代照相機仍然使用玻璃底片時期,他即設置全套暗房設備。所留下的老照片當中,讓人們清楚地瞧見三峽老街一大排磚樓拱門、山牆雕飾,和街道中央輕便車軌道。

三峽實在幸運,因為出了這麼一位畢生熱愛鄉土的子弟,而變成藝文氣息濃厚的小鎮。任何人走在街區或郊外,都可以欣賞到老畫家為家鄉所傾注的豐沛人文意象及藝術養分。

人們在轄區內的國立台北大學,市街民居、商店、餐館裡外,很容易遇見老畫家孜孜不倦的創作身影。包括三峽街道兩旁鋪設的水溝蓋,全鏤刻著老畫家構思的圖繪。

展示畫作雖屬複製品,但畫中映現之山影水色,拱橋、溪流、洗衣婦人、採茶少女,三峽後街以及日出或夕暮,仍在在流傳著特有神韻。連三位三峽農會女職員,都在畫幅裡留下青春的容光,更不用說畫家身邊的兒女媳婦。

老畫家走了,留下堂皇富麗的祖師廟供人們欣賞其精湛才藝之外,兒女們所建構的李梅樹紀念文物館,收藏畫作數量之多,必須分批輪番才有機會展出。

當我們參觀紀念館,欣賞一幅〈戲弄火雞的小孩〉油畫,畫幅中那個頭帶鴨舌帽的七歲學童,竟然調皮地跨過七十幾年時光,現身畫作前為大家說明當年畫家作畫及管教子女的往事。這位現年八十五歲的李景暘,就是李梅樹先生長子。

做為一個外地客,聆聽完許多故事後,暗地裡不免偷偷慶幸,老畫家把畢生大半精力投入繪畫,才讓我們這群寫作者還有運用文字描述這個街鎮的機會。

如果,老畫家在繪畫和從政之外,同時提筆寫詩寫散文寫小說,恐怕我們這些人縱然面對如此古樸典雅的街鎮,如此精雕細鏤的廟宇,也不容易找到吟哦叨念的隙縫。

我只得猜測,老畫家有生之年,身上那條與三峽母土相連的臍帶,一定未曾被剪斷。

我若是台北大學校長或名譽博士學位審查委員,一定鄭重考慮授予老畫家名譽博士學位。雖說老畫家上天當神仙已經三十多年,但他確實為這所年輕大學的所在地,深植豐富又久遠的人文與歷史底蘊。

這對整所大學近萬名學子而言,正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原載2015年9月文訊雜誌第359期,收錄在《腳踏車與糖煮魚》三峽四疊

──上圖是三峽老街。中圖是李景暘老先生回憶兒時戲弄火雞曾被畫家父親李梅樹修理,卻也入了畫。兩幅照片皆為吳敏顯拍攝。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