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22 02:52:00瀏覽31|回應1|推薦0 | |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客觀心態來看待虛無的「意義」兩字, 或是飄邈的「價值」一詞;繚繞的「榮耀」,總像參拜了卻又 不見得立即有回應的神佛一般,令人敬畏。但,那樣是敬畏? 還是茫茫然而衍生的崇拜主義?嗯...或說是...責任歸屬? 問題就是在於那個「立即性」。「榮耀」一詞牛步的時空性質 很多時候不得不讓人動搖了初衷。 做學生的,是該得務本的以課業為主,但是擇善的腦袋總會牽 引一個傻子去背叛沉甸甸文字學術;也許「擇善」一說是課外 社團參與者的基本自我解嘲方式,但多少說明了走到這步路的 崎嶇難行處。「課業得先顧好,才能致力發展課餘活動」,這 其實不算名言,但是卻是極平凡的經典;這經典,竟在樸實的 文字敘述中帶著卑微的嘆息。如果分開看待:課業顧好了,若 要扯上良心層面,那便是至少對的起父母,亦或是未來的自己 ;課餘活動顧好了,那就至少對得起活動辦理者、參與者和所 屬團體;若是課業顧好了,活動搞雜了,就學生務本的角度而 言還至少對得起父母與師長,但卻是同才之間的可悲者;至於 最差的,課業自顧不瑕,活動又搞失敗,這......很不應該 ,但,卻也是被把玩的最應該! 說被把玩,是嚴重了些,但不過分。一個社團領導團隊,往往 得有兩面不是人的時候,甚至不只是「往往」,說「幾乎」那 在程度上更為恰當:辦個活動,師長與家長通常是令人顧忌的 一方,參與者又是使人顧忌的另一方,而旁觀者更是讓人莫名 顧忌的四面八方。嗯...我笨拙的腦袋該怎麼形容這極度抽象 的情況呢?噢...讓我用粗俗又可笑的詞藻形容它吧...姑且 稱之為...「馬克白之李陵悲歌」吧...... 自此,我開始思考人性善惡之說,或許這學說的本身是無須扯 上原罪的,但總是少了點具體感;又或許是現代的某某社會風 氣,導致人性偏私不向中庸,而連帶影響了應有的自然大專校 園風格。何謂「自然的大專校園風格」?那便是一種還帶有稚 氣的成熟氣氛,濃中和淡,淡中和濃,不該偏向社會的過度現 實面,也不該偏向青少年的濃厚書鏽味,就是保有自己的風格 ,保有大專所屬的自然風韻。 不過人啊,總是多了點自我態度,少了些他人責任。對於一個 大專生而言,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判斷出淺層理論的是非對錯, 例如:「每個人的認知都不相同,所以我們應該時常用不同角 度去思考任何事情,哪怕是用負面角度去檢視自我」但卻也輕 易的踏入人性陷阱:「哼!什麼嘛,這件事情根本不需要那樣 做!」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在辨別優劣良窳之外,還能夠同時 真正落實那些腦中的觀念。所以當一個人,不管那人是活動參 與者還是活動辦理者,甚至曾經是活動辦理者或活動相關圈的 相關者,都會用自己的角度來評論當事人的行為舉止,頂多善 思者會用另一個角度,但牽扯到自身利益問題,通通都是自我 為主,即使是自身利益問題已經不是當下的問題,可能是過往 雲煙,還是可以把人批評到無以附加,推落到山谷裡去;這也 難怪荀子可以在中庸之道這耀眼光芒的太陽週遭存在了,問題 不在於他是否存在於旮旯角落,至少人是如此從旮旯角落到天 空地遠的惡性循環。 那麼,該怎麼看待意義、價值問題呢?不如敬各位一杯莫須有 吧...... 寫於2003.10.27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