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療愈的終極,都需要回歸內心
2019/02/25 22:24:57瀏覽1292|回應0|推薦2

生病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身體為什麼會生病?

健康的根本是什麼?

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夫上古聖人之教也,下皆為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中國傳說中上古時期的聖人都是一些道德修養極高的人,同天地合一,他們在思想上都清靜安閒,慾望不向外求,真氣深藏順從,所以精神守在內而沒有在外消耗的,這樣的狀態哪來的病呢?

看來我們老祖先早就知道了精神意識和疾病的關係。把私慾減少,和順從容才能讓內心安定沒有恐懼,外形減緩衰老。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無有恐怖。」

心裡掛礙的是什麼?就是自己內心的私慾。因為有私慾,所以內心新生了掛礙。人只要是涉及到私利的時候,就會容易計較,計較以後就會耿耿於懷,然後捨不得,放不下。內心本來應該像流水一樣,流經一個石頭,一個轉折都不會停留,但是掛礙讓我們內心的流動停滯住了,然後在停滯的地方生出更多的煩惱。心的阻礙,讓像流水的意識無法正常循環,才會在身體上形成病灶。

病灶的投影源就是源於貪、嗔、痴這三種煩惱。一個人貪慾重,他就會掛礙他的房子,車子。恨不得老抱著存摺生活。當得不到他想要的時候,他就會很急躁,那些慾念生出的煩惱最終會把他壓的喘不過氣的。一個人如果嗔心重,就會很容易生氣、嫉妒,遇到不順己意的就生氣、情緒化。壞的情緒,例如抑鬱,沮喪,失落都是在心理學非常負面的情緒會導致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下降。當一個人不自覺生起貪慾、嗔怒時而不自知,這就是造成我們精神和身體疾病的根源。

如何調整內心,未病而愈呢?

  • 提升境界,療愈自己

為什麼心念一轉,就可以療愈內心的恐懼,以至於改變身體的疾病?

這個邏輯很簡單——進入投影源,任何相都是可以改變的。這個投影源就是我們的內在,但這個改變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就是我們顛覆我們的三維認知,也就是佛經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讓所有基於三維認知的意識全部顛覆。就想《論語》中雲「非禮勿視 非禮勿聞 非禮勿言 非禮勿聽」,清靜我們的六識,就是顛覆我原有認知。

當我們被三維認知局限的時候,我們就無法突破自己,提升自己的生命狀態。放下原有認知,我們就可以提升意識境界。所以黃帝內經所言的精神內守,也是不在外相上求改變,而是在內心的投影源去改變。只有在不斷提升意識境界的時候,當下才能心生無限的喜悅,而這種喜悅是三維認知所無法超越的。

美國有位醫生做了一個關於身體振動頻率與疾病關係的測試,結果發現,一個生病的人,或者容易沮喪、習慣生氣、指責別人的人,他的振動頻率是低於200。相反的,一個身體健康或者充滿了愛、關懷、快樂的人,他的振動頻率在400以上。振動頻率可以看出一個人精神和身體的狀態。而一個開悟的人的頻率也許可以達到1000以上。這就是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證明了一個心無掛礙的人可以達到全然的喜悅。這種高頻率的生命狀態是很少有生病的可能性。也就達到了病安從來。

如何駕馭我們的生命狀態?

《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真相在內心,在投影源。所有遠離投影源的的外相都不用去糾結。只有在根本上看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在以前人們熟悉的認知世界的所有方法和經驗,如果遠離了內心,都是在外面的投影找答案。西方人常用分析歸納法,總結的越來越複雜,現在已知的疾病可以達一萬多種,還不包括未知的疾病。但是東方智慧的方式是在投影源找答案。儒家說「克己復禮」,黃帝內經說「精神內守」都是在內心的投影源找方法,而不去糾結外界的紛擾。西方在從下向上找真諦,但我們東方智慧從上往下看,在心中看就不一樣了,最後達到的什麼狀態也會不一樣。

意念可以改變外相。

吸引力法則講述的是,研究那些獲得成功人事,他們如何掌握了秘密。實際上,他們可以在內心造像,從原始碼進行空間設計再投影出來。也就是說,秘訣在於你可不可以在高維裡進行設計。當你進去投影源去想像健康等等。就可以改變外相的呈現。例如古代的登壇祈雨,或者是借東風,就是他們可以去自己內心造一個可以改變外部的像,最後外部世界因他的心念的改變而改變,就是這個原理。我們真正的功課是和高維連接,超越我們的認知,化解對認知的執著。而這種內在智慧才是治療心病和身病的大藥。

向內看、修自心,跟高維連接。

療愈了內心,才能提升生命的狀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psychology/vmlykey.html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12500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