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18 09:52:07瀏覽10541|回應4|推薦18 | |
台大研究生組織工會,爭取勞動權益,終於在本月初獲准成立。早些時候該組織表示:研究助理津貼從時薪200多元降到73元,遠低於當前社會上的基本工資。工會成立後,要求「助理最低工資與最高工時,最低工資訂為時薪2百元,每個月工時上限設定在勞基法一半的80小時,一方面保障學生工作權,同時也讓學生有時間學習。」 看到台灣最頂尖大學的研究生爭取這些待遇,對於在私立大學任教,指導過數十位研究生的教授而言,感慨萬千。要知道私立大學沒有公務預算,沒有五年五百億,爭取研究計畫也比國立大學困難,私立大學研究生的工作條件遠低於台大,或其他國立大學,而且私立大學的研究生一樣要繳學雜費,而且比國立大學多了好幾倍。台大研究生說:「上學期他每月可領6千元,這學期卻只有2600元。」拜託,私立大學研究生從來沒有領過每月六千元那麼高的津貼,私大生一定感嘆:「這是甚麼樣的世界!」要知道教育部原來按人頭發給各大學研究生津貼,私立大學研究生也分配到這筆津貼,無奈大學膨脹、研究所膨脹後,研究生人數實在太多了,平均下來,研究生的津貼日漸降低。台大研究生嘆今年津貼減少,那是因為台大多領了許多額外的預算,相對剝奪了私大研究生的資源!私大研究生對這份微薄的津貼,早在多年前已經不抱期待了! 研究生的本職是學生,在學校裡不可能擔任全職的工作,在學校裡兼職工讀的機會如:(1)行政單位或系辦公室的工讀生,(2)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 TA),(3)兼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 RA),(4)研究室工讀等。前述第一與第四項屬於鐘點性工作,鐘點費不應該低於基本工資,其他項目性質不同,根本不可能以鐘點計算。 第一項行政單位的工讀生,多是應教育部的要求(壓力)而產生的,如每次調整學雜費,或接受教育部的獎補助,教育部都會提出要增加多少工讀生的機會,讓經濟弱勢的學生得到些許輔助。工作內容都是送送公文、打打字、整理文件、環境整理、協助管理等事務性或者庶務性工作,都是硬生生擠出來的工作機會,原本就是教職員的職務,這些按時計籌的工讀生的工作量不高、不重,比起到速食店打工輕鬆多了!對學生而言,可算是輕鬆的打工機會。台大研究生要求工讀鐘點費不低於200元,每月上限80小時,依照這樣的費率,如果是全職的話,月薪就是四萬多元了,這會不會太抬舉自己了!不願意的話,何不到校外打打工,家教的鐘點費遠高於此! 第二項教學助理是配合教學卓越計畫或其他教學改善計畫而產生的工讀機會,協助老師進行教學改善,如隨堂上課、聯絡學生、增強師生互動、課後輔導、協助教材整理上網、協助課堂討論和學生專題的執行等。教學助理多設定了服務時間,不過,就像教授上課一樣,許多任務不可能確實計時,如兩學分的課教授只算兩鐘點,教授課堂外的備課、準備考題、閱卷、輔導等工作又怎能計時,那本屬教授良心本務,難道教授課業輔導時,要向學校要求超鐘點費,難道要計時向學生收費嗎?! 第三項與第四項可說是協助教授進行研究,預算主要來自教授的研究計畫,可能來自國科會等政府機構,也可能來自工商業界的產學合作計畫。第四項本來就是依照時間計算酬勞的勞務性工作。第三項兼任研究助理,協助計畫的執行,同時也極可能是研究生的論文研究主題,怎麼給?給多少?取決於碩士或博士生的身份,通常博士生高些,也取決於獲得的經費額度與參與的研究生數目,當然也取決於研究生的工作態度與成效!也就是說取決於指導教授的評估。如果研究生好吃懶做,鎮日跟教授爭工資,爭加班費,教授斷然不會給他任何津貼,情願把計畫中的人事費轉換成其他耗材。難道不給他津貼,他就不做畢業論文不成?!國內許多人文領域的教授不會去申請研究計畫,根本就沒有兼任研究助理的經費可發給研究生,很多人文領域的研究生連申請這些RA的機會都沒有! 我不算是個嚴苛的指導教授,我會盡力申請計畫經費,會盡量都將人事費分配給所有研究生,但我不能忍受學生跟我談研究的工時,我希望那些把自己當作勞工的研究生只是少數,因為他們忽略掉研究生的本務是學習,透過教學助理學習教學、學習課堂的經營與師生互動,這樣的人際能力不單在學術界或工商業界也都是基本的就業技能。兼任研究助理的工作更不用說了,透過這份工作學習掌握問題的背景、假設、研究的規劃與執行、報告的撰寫等,殿基與強化學術能力。本質上,這些教學與研究的工作不可能完全以鐘點來計畫!可悲可嘆的是,如果研究生只把自己視為勞工,爭取表面的工時報酬,在他們付出與收益的天秤上,完全沒有計算在學習中的獲益!不給津貼,論文研究還是得做,就是為了學習(學位)。過去拜師傅當學徒,師傅只管吃管住,給很少的生活費,說不定還要幫忙照顧老師傅的生活,目的就是三年後學得本領好出師!如果徒弟像這些台大研究生,營營苟苟計算眼前的工資,不用幾天,一定會被師傅踢出師門! 這些把自己當作勞工的研究生確實也代表了部分年輕人的想法、價值與態度。去年嚴長壽先生鼓勵年輕的朋友:如果有很好的學習機會,不領薪水也無妨。當時有些年輕朋友認為嚴先生為血汗企業老闆開脫,壓榨年輕人,也就是因為沒有看到嚴先生首先強調的是學習本領的重要性。如果嚴先生如今日計較鐘點費年輕人,忽略了學習與上進心,少了使命感,他就不可能在五年內從送公文的小弟躍升為總經理了! 爭取提高工讀報酬,抵制增加學費,雖然矛盾,卻都是學生對眼前實利的基本反應,無可厚非。如果把自己視作勞工,則曲解了指導教授與研究生的師生倫理關係,也輕視了自身現階段學習的使命!發生在獨佔資源的台大研究生身上,能不悲哀!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