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9 17:43:00瀏覽8870|回應2|推薦13 | |
任大學教授多年,都是手握著篩子,東轉轉、西轉轉,不管考生和家長在篩子上轉昏了頭,就是要篩出想要的好學生。今年恰逢小女升大學,才體會到考生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被折騰,說一句「大學整人」也不為過! 大家討厭聯考,大學入學便加入了「學校推薦」和「個人申請」兩項,原來的作法是高中在學測前依照學生的意願和學校評估推薦申請一個校系,然後在學測後,學生依照個人意願申請幾個校系。目前的作法是整合兩項為「個人申請」,全部都在學測後再來申請,再加上「繁星推薦」(主要在意學生在原高中的排名順序)。 筆者和很多朋友都有國外留學的經驗,都是採取「申請入學」管道,把GRE和託幅考好,再配上大學的好成績,就這樣獲得留學的機會。而我們大學的「申請入學」還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考試,第一階段各校系針對申請生的學測成績或連同術科考試成績,篩選錄取名額幾倍的學生,進入第二階段各校系的考試。一些名校熱門科系可能申請者眾,先做門檻篩選,可以省去機會不高的申請人浪費準備第二階段的考試,合情合理。不過… 為甚麼許多大學第二階段的考試都選擇同一天?讓學生衝堂而無法同時應考,照錄取的比率1/3計算,學生平均要參加三個校系的考試,才有望被錄取,考試日期衝堂就會影響學生應考的機會。例如今年台師大和台藝大衝堂,輔仁和實踐和中原衝堂,特別是知名的藝術和設計類的校系本來就不多,這些衝堂讓這類組的學生們少了幾乎半數的機會。大學只顧到自己的便利,多安排在週六週日(不會妨礙到平常上課),各大學大概只有前後兩個星期六日可選,那麼,幾乎半數校系會衝堂。 再來就問:除了資料審查外,為何還要那麼多二階段考試項目?如果只要審查「備審資料」,則完全沒有衝堂的問題。第二階段的考試通常包括:資料審查、面試、其他科目的紙筆考試或外加的術科考試等。在聰明過頭,容易弄虛造假的台灣,面試或有必要性,和學生當面談話中,可以澄清書面資料的真實性。如果只有單純面試,主要用到的是教授研究室和研討室,容易彈性安排時間,可以錯開不同校系的面試時間。 其他的二階段考試實在沒有甚麼必要性,大部分科系強調基礎學科的素養,大可以將學測的科目設定篩選門檻或增加採計權重便可。如果認為學測所考的基礎能力不夠,那麼乾脆跳過「申請入學」,直接採用七月份的「指定考試分發」亦可,又何需畫蛇添足,在學測以外還加入其他考試。大部分校系除了學科成績外,其他備審資料都沒有甚麼佐證的意義,筆者擔任模擬面試多年,發現大部分乖巧的學生,除了學科成績好外,別無專長和歷練,一千數百字的自傳只是些散文式的心靈描述,實在不必要為了準備這些備審資料而浪費太多時間。 當然部分校系,如運動、音樂、美術、設計等校系,需要另外的術科成績,美術和設計類校系大可以直接採用美術術科的成績,美術的術科考試項目(素描、彩繪技法、創意表現、水墨書法、美術鑑賞)實在已經夠評估高中學生的基本能力了,不必再辦工設營、設計考試等,如果嫌目前的術科不夠,大可以加入一兩門讓學生們選考。這樣可以讓「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簡單化。 大學「申請入學」也是家長資訊網路能力的大考驗。本年度三月二十二日簡訊通知家長一階段篩選結果,然後各校會寄出通知函,我們準時收到大部分學校的通知(不過,有大學說3月23日開始報名,現在29日連通知函都還沒有寄到)。大多數大學會要求考生到該校網站進行二階段報名,列印繳費單、備審資料郵寄信封、檢核單、學歷黏貼單等。各校的網頁設計多笨拙,沒有考慮到「user friendly」,就連筆者每天都在用電腦網路的專業人士,就常被困在不清不楚的網陣中,對於一些資訊資源較弱的家長真的是求告無門!何不在郵寄書面通知時就把各項需要的表單同時附上,除了網路報名外,同時允許書面報名。簡單而言,收到報名費,就算報名成功,其他的資料都不重要,或者以後入學時再補也無妨! 還有,我不明白在二階段考試為何需要學歷證明?除非是特定優惠的考生,一般考生都經由高中學校報名。除了方便收件分類外,我不明白在備審資料袋上為何要貼標準的信封面?信封上為何要填寫聯絡電話等個人資料,不怕考生個人資料外洩嗎?這些資訊原本在學測報名時就已經填過了,各大學打開考生的資料庫便可以方便取得。難道不貼此信封面就不收件,就要扣分不成?! 因為本國大學的「申請入學」太繁瑣了,不單我們做家長的被整,好幾個校系和招生單位的職員們也常在霧中,答非所問!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