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28 21:03:17瀏覽2670|回應4|推薦58 | |
這個二月底假日,早上天空開始放晴,白雲疏散,灑下陽光,還露出些許藍天。本想去八煙和金山走走,沒想到沿著陽金公路走,車過竹子湖,就進入雲霧中,飄起雨滴,忽大忽小,東部迎風面常會如此,沒想到,雨就此一路下到金山,只得遊車河一週,氣人的是:到了汐止內湖,居然又是晴天,地上不見一滴濕痕。 校園中楓香樹,沒想到才過春節,原本的枯葉好像一夕之間消失了,全換上翠綠的新葉,不想浪費難得的一天,下午就背著照相器材出門,到附近走走。目標有兩處,其一是外雙溪前兩年整治後,東吳旁的小欄水堤變成兩疊了,還沒有記錄,另外就是婆婆橋步道上的一塊碑文,具有特殊的意義,尚未記錄。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後門橫著自強橋,越過外雙溪,早年有憲兵把守橋頭,都不讓人們在橋上逗留,遑論照相了。過了自強橋,在橋頭社區的邊上穿過,來到河床。今年天旱,連日月潭的九疊青蛙石都露了底了,外雙溪露出大片河床溪石,水枯魚不枯,外雙溪少不了釣魚人。流水的兩邊,植物可茂盛了,還好眼前有兩大叢常見的園藝品種,開紫色花的雞冠花,身旁還有一叢白花的咸豐草。 原來這一段溪流有一座高堤,將溪水攔起,然後注入水圳,通過東吳校園地下,水圳在大門前臨溪路路邊露臉,流向士林平原,我不知道這是否是古地圖中的「福德洋圳」水源。這座欄水堤在二十幾年前被颱風沖垮後,就變成如今矮小的水堤,水位低,再也流不進水圳了,還好,士林如今是鬧區,原先的水圳就成為地下暗溝。可惜,下午陽光角度不對,陣陣涼風,颳起粼粼波光,我等待校園臨溪的櫻花倒影未曾出現。 幾年前這裡河堤只有一疊,堤下的一塊石頭耐得住洪水衝擊,耐不過怪手的整治。這裡的居民堆起鵝卵石,砌成小小的小梯田,種植了常見的蔬菜。 穿著濕透的布鞋,徒步走去婆婆橋,故宮路轉至善路,分隔島中央的楓香樹換了新綠葉,這款翠綠只能維持一兩星期就會換成夏天的顏色。至善路兩旁遊覽車川流不息,故宮廣場堆滿遊人,對面是破壞外雙溪天際線的至善天下豪宅,原本是開放空間的中庭,無人敢聞問。至善天下豪宅旁是一座日本宗教團體的建築「創價學會」。 穿過在原住民公園對面的小巷子,便是可行走汽車的「婆婆橋」,我不知道名字的由來,橋底用水泥砌成河床,沒啥特色。過橋後,原來是青青農場,如今是婚宴的會館。左轉沿著溪邊馬路走,馬路盡頭是小路,不遠處見路邊親山步道的告示牌,再過去就是婆婆步道的登山口,這條親山步道不長,短短幾百尺,拾級而上,連接至半山的劍南路。 開頭幾處可以眺望原住民公園、衛理女中的房舍,近端是被外雙溪分流所框住的溪中島,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就在溪中島上游的頂端。沿途就是躲不過綠色植物之癌-小花蔓澤蘭。步道多錄蔭,其中一段有多株大樹。 距離劍南路不遠處有一座石碑,紀念李珠女士,生平事蹟都記錄在碑文上,石碑背後有名人許世英所題「淑德垂芬」。李女士新莊人,居於延平北路,為何立碑於此?細看碑文,原來上方的「三修宮」便是李女士次男的修行處。 外雙溪山區裡親山步道縱橫交錯,假日常見健行男女。希望除了健身外,還能有時間留意一下經過的特殊景物,婆婆步道上李珠女士紀念碑背後是一代人艱苦奮鬥的記錄。 東吳校園中楓香樹新綠 自強橋望外雙溪和東吳校園 自強橋底外雙溪河床 自強橋底外雙溪河床的雞冠花 外雙溪兩疊河堤景色 幾年前這裡河堤只有一疊,堤下的一塊石頭耐得住洪水衝擊,耐不過怪手的整治 這裡的居民堆起鵝卵石,砌成小小的小梯田,種植了常見的蔬菜 至善路故宮路口楓香行道樹新綠 路邊的親山步道說明牌 婆婆步道登山口
這裡的親山步道口的標示石,還有經緯度定位 婆婆步道景色
逃不掉綠色之癌-小花蔓澤蘭 婆婆步道有一段大樹林立 李珠女士紀念碑,由其先生許寶亭所撰 石碑背後「淑德垂芬」,許世英所題 「小洞天」勒石,其旁是三修宮,就是石碑中所記李女士次男修行之所 婆婆橋上方外雙溪溪流,在分叉溪流重會處,有淺潭,有兩家溪釣客 回望婆婆橋與其後方的至善天下 請參考
李珠略傳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