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1 17:26:00瀏覽1602|回應3|推薦59 | |
每年我們都為大一新生做困擾測驗,很多學生反映時間管理有極大的困擾,後果便是學業成績低落。為了改善老師對於學生時間管理困擾的輔導能力,院裡特別邀請輔導專家大雄老師講演「別讓拖延變成藉口」。 大雄老師分析學生們時間管理的困擾源自於缺乏「目標」,所以建議採用多種方法分析學生們的目標,鼓勵學生們建立確實的生涯與學習的目標。然後,透過學生翔實填寫每天的行事曆,讓教授有機會為每個學生診斷時間利用的問題。在課堂的經營上,採用嚴格的方式,如:點名,同儕的壓力,分組研習,收起手機等行動上網裝置等,迫使學生集中精神於上課的情境中。 大雄老師介紹大學教授們所面對困擾,打學生不及格,萬一退學,會影響到生源與學費收入,和教授的飯碗有關,不嚴格時對不起教授自己的教學專業。所敘述的教授困境,可能情況比東吳這類大學更為嚴重,所以所介紹到的策略與方法,我認同其有效性,不過,如果教授都如此緊密、嚴謹與嚴格地參與大學生的輔導,不說影響到研究等其他服務的工作,這樣對待學生,不是更像保母?更像園丁呵護溫室裡的花朵?難道大學生不需要「嚴師嚴父」的角色? 大學生是否真的缺乏「目標」?還是對目標不夠清晰?這目標缺乏吸引力?還是僅是慵懶,把社交、聯誼、娛樂等看得太重,相對影響到學習的比重?學生所填報回來的行事曆是否正確,是否只是應付老師的需求?或者只是寫著好看? 經濟社會發展快速,要大學教授清楚而準確分析大學生畢業後生涯發展,好讓學生們建立生涯的目標,可能不容易,也可能錯判人力市場的發展,近日報導餐飲科系供過於求就是。我因為家庭資源有限,就學過程中,從來沒有建立特別的偉大的理想的生涯目標,只是相信「天道酬勤」、「好人有好報」、「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在沒有明確的「生涯目標」時,把握當下,好好學習,培養專業知識、思考能力、人際互動的經驗、文字掌握能力等。 所介紹的輔導方法,對於配合度高、缺乏自覺和自主性較低的大學生,很可能有效,大雄老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極可能對不少大學生的輔導有效果。不過,這是否不夠尊重大學生獨立的能力?大學生都二十郎當,唸大學,要不家裡供應,要不貸款,要不打工,學雜費和生活費都算是高支出,大學生不該自己想想唸大學的目標?課堂的管理有如嚴格的「尼姑」、「和尚」中學,把大學生看成中學生地管理。這種方式是否持續中學的教育模式,何時才能訓練學生們獨立的能力? 對於走過三十多年教學生涯,面對學習狀況日漸低落的大學生,要學習如此嚴格的輔導方法,頗為遺憾。這不符合我的大學經驗,不符合我對大學生的期待,我期待的大學生起碼是有學習目標才進大學,我期待大學生能培養獨立思考、創造的能力,我期待大學生瞭解自我學習的重要,把教授當作寶山資源,不要把教授當作可依賴的保母!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