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15 00:16:57瀏覽6260|回應5|推薦64 | |
筆者不願意當媒體教授,不願意當名嘴,為教授留點自尊,為自己留點風格,對於國內學術倫理的問題,雖然感慨良多,不願意言詞激烈,惡言相向,情緒性發言,絕對無法導引至理性的討論。 昨日寫完「學術倫理,追求人格的完整性」網誌雜文,客氣地討論分析陳氏兄弟和蔣偉寧教授在JVC期刊的論文被撤事件。今日該事件走向,完全政治化,在媒體前,要「蔣部長」說明白論文被撤的原因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學生陳震武有錯,能在媒體前大義滅親嗎?縱然招認了學生作弊,在這樣的情境下,那只會招來斷尾求生、棄卒保帥等種種不堪的批評。在媒體前「公審」,要陳震武自承有錯,也是有違常情。善意一點解讀,陳震武也可能被兄弟陳震遠矇騙,蔣教授也可能被陳震武所矇騙,如沒有明確的事證,不能不保留一點善意解讀的空間,等待更周延的調查吧?! 蔣部長在這樣的情境下辭職下台,這和前朝的風格不同,是個人的選擇,尊重。在學術倫理的調查方面,自動離開部長的職位,使得調查得以名義上不受長官壓力底下進行,是好事!雖然,如果能洗脫蔣教授的清白,也還不了「部長」的職缺。 不過,筆者非常不高興看到七月十四日傍晚兩則新聞報導,其一是科技部副部長和陳氏兄弟會談後,對記者表示:「陳震遠在說明過程中仍堅持是無心之過、便宜行事以致造成誤會。…他感覺兩人相當老實,陳震遠應是不小心走錯路。」(註一)。 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件有沒有既定的調查模式?科技部的前身國科會運作了幾十年,網路上都可以查到一堆國科會所公布的違規案件,不可能沒有應付這些案件的標準程序SOP,再怎麼說,也不該由副部長出面,和當事人(涉嫌人)會談兩小時,就得到答案吧?!應當組織客觀的專業小組,好好審視每一篇涉嫌論文的內容和投稿過程、各作者的角色等,未經詳細調查前,就交大老們開會決定也不對。由長官一人調查,一人決策更不該! 當事人當然不會講不利自己的發言,對任何涉嫌人都是他們應有的權利。在沒有得到JVC期刊正式的回文前,起碼要看一看該期刊在網站上所發佈的新聞稿吧!如果長官就這樣定調為「不小心走錯路」,其後部屬能做出不一樣結論的調查嗎?有了長官的結論,後面還要調查嗎?作為老師,可以原諒學生的過錯,學生是來學習的,不過作為主管全國研究計畫的副部長,是全國的學術界的龍頭,不應該只當陳氏兄弟的「老師」吧! 第二則氣憤的新聞就是中央大學被問到「有關論文風波是否影響到中大教授資格?當事人是否會遭到處分?」中大竟然指出:「論文部分是學者自行投稿,屬於個人行為,評審過程是期刊審查機制,學校不參與過程,蔣偉寧升等教授並沒有用那些論文,對教授身分沒有關聯。」(註二)竟然連形式上啟動調查都免了,難道當過該校校長的蔣教授有金身護體,不能被質疑?這是全國學術界嚴肅地關心該校的學術正當性,倘若該校不澄清,難道讓這樣不堪的懷疑長留國人心中。筆者相信這只表現中央大學的科員心態,並非蔣教授意。 這讓筆者想起難過又氣憤的回憶,筆者曾受命調查過這類案件,原該是秘密地進行的,但調查啟動不久後,當事人就直接上門關說!這說明學術界面對學術倫理問題有多鄉愿,義理敵不過人情!
註二:蔣偉寧請辭 將回中央大學歸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