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0 16:46:53瀏覽3338|回應1|推薦4 | |
評論/三個孩子 三種升高中制度… 【聯合報╱王鴻薇/新黨籍市議員(台北市)】 我有三個小孩,總覺得在少子化當下,國家應頒我一個獎。但孩子相繼進入升高中階段,三個孩子(皆隔二歲)竟分別面臨不同的升學制度,每二年我都得搞懂新制度,國家對孩子多的人,似乎只有懲罰。 教育部剛舉行完十二年國教草案公聽會,砲聲隆隆。但我特別要提出,啟動十二年國教前的孩子,一個個成白老鼠,一個個面對不可預期的升學制度,公平嗎?合理嗎? 這幾年教育部為十二年國教暖身而啟動的「免試入學」採納在校成績,我的小女兒從入國中開始,在書桌前貼著一次次段考成績,小小年紀,她和她的同學就以拚段考爭取擇優申請免試入學,家長看著不會不心疼。現在很多大人在幫孩子爭取完全不要管考試成績,我太高興了,但是,用學區入學?用抽籤?哪種方式才真能讓孩子解脫?哪種才能達成教育資源公平正義? 全國都集中於保留建中、北一女這類明星高中。這幾年我看到太多第一次基測上附中,家長或學生不甘心,再拚第二次基測上建中;即使免試入學進了建中、北一女,考生還繼續參加基測,目的是申請資優班。所以考與不考,重點在家長和學生的心態。 各縣市高中資源分配不均,就以資源最多的台北市,要落實真正的社區高中也不容易。台北市松山區兩所公立高中中崙高中和西松高中都已可算頂尖的高中(PR值都九○以上)。我設籍松山,依照戶籍分發,我的孩子是獲利者,我甚至預期松山房價還會因此上漲,但是戶籍分發或抽籤,真能達成資源分配正義? 其他縣市部分行政區恐怕連一所公立高中都沒有,難道還要各縣市在少子化之際,仍須在所有行政區平均設立高中?難道我們要孩子的同學都是一路從幼稚園、小學、國中走來,高中生身旁就只能有一堆認識十年以上的鄰居?事實上,孩子如果能夠接觸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這不才是多元教育的真諦? 必有教育專家反問為何一定要升高中,職校也是很好的選擇。我相信當絕大多數家長能體認孩子未來發展不在升學分數、讀哪所學校,教育制度的扭曲才能真正改善。但是教育專家無法把個人的價值觀強壓在所有人身上,台灣教改不能成功,即是把孩子當成「理想實驗品」,反而造成教育資源的錯置和不公平分配。 十二年國教推動在即,社會上卻在最基本的入學標準毫無共識,家長關心愈多,擔憂愈多,當十二年國教變成十二年國「叫」,老實說,我懷疑它實施的品質。 【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