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種入學方式,您弄清楚了嗎?
2011/05/03 17:42:27瀏覽2025|回應1|推薦6

台北市今年國中升高中職共有五種入學方式,連教育局專員都稿不清楚每一種升學方式,更何況是學生與家長要花多少心力去研究簡章。根據台北市議員王鴻薇的統計,今年台北市國中升高中職共有五種入學方式,包括高中高職北星計畫免試入學、基北區免試入學、北北基聯合申請入學、北北基聯合登記分發、基北區聯合登記分發。

王鴻薇表示,北星計畫與基北區免試入學是屬於免試入學部份,以前5學期擇優3學期之成績計算學業成績總平均與全校排名百分比,不過北星計畫以全校排名百分比為第一比序,基北區免試入學則由各校自行決定採學業成績排名百分比、特別條件或其他要件。

北北基聯合申請入學採用北北基聯測成績作為錄取第一申請要件,其次才以在校成績、社團、學生幹部或特別條件為考量,此外申請入學並未限制一定要為應屆畢業生。

北北基聯合登記分發為北北基自辦,今年是第一次舉辦,採用一本教材,其成績使用北北基聯測。基北區聯合登記分發則為全國性的,採用一綱多本,成績使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

據了解,兩種免試入學、一種申請入學、兩種聯合登記分發,其成績計算、錄取標準、考試方式或特殊規定都不一樣。學生除了要面對學校課業壓力之外,還要先花時間「研讀」各種招生簡章。在準備報名時,也要依各種入學方式準備免試入學、申請入學所須資料。最後還是要面對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考兩次、北北基聯測考一次的壓力。

對此,王鴻薇質疑多元入學跟本是讓孩子有更多的壓力,甚至要花更多的心力在研讀簡章,同時中央已宣示要於103年實施「十二年國教」,明年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也將由兩次改為一次,因此臺北市政府應立刻研議好本市之相關作法與規劃,至於北北基聯測也要納入並通盤規劃。切勿讓升高中的方式一年一變,使得孩子與家長無所適從。

報名日期

考試日期

放榜日期

報名費用

報名資格

成績計算

錄取方式

特殊規定

備註

北星計畫

100.03.03.至100.03.04.

免試入學

100.03.16.

免收

同一名學生僅得被推薦至一所學校

前5學期之各學期平均成績擇優3學期,計算學業成績總平均與全校排名百分比

國中學業成績總平均之全校排名百分比為第一比序。

其次依各高中職自行訂定之各領域比序

應屆畢業

基北區免試入學

100.03.28.

免試入學

100.04.06.

新台幣100元

同一名學生只能就各高中職選擇1校1科報名

前5學期擇優3學期之七大領域學業成績總平均作為全校排名百分比

依各校之評選方式訂定。(各校自訂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特別條件總分、其他)

應屆畢業

今年第一次辦

北北基聯合申請入學

100.06.03.至100.06.04.

使用北北基聯測

100.06.08.

新台幣230元

申請校數以高中公私立各一所,高職公私立各一所

各校得就北北基聯測之各科成績採計,並應採計寫作測驗分數

1、北北基聯合測驗

2、在校學習表現成績

3、社團或學生幹部

4、特別條件

不受年齡限制

今年第一次辦

北北基聯合登記分發

100.06.09.至100.06.10.

使用北北基聯測

100.06.17.

新台幣230元

凡參加「北北基聯測」之學生。

與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相同

與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相同

北北基自辦,採一本教材

今年第一次辦

基北區聯合登記分發

使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

100.08.09.

僅報名高中職或五專為新台幣230元;

高中職五專皆報名為新台幣400元

凡參加「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其中一次測驗,並選填基北區為登記分發區。

以「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之國文、數學、英語、社會、自然五科及寫作測驗分數作為分發依據,不作加權計分。

依「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比較,如同分依寫作測驗、國文、數學、英語、社會、自然順序高低分比較。

全國舉辦,採一綱多本

                                            資料來源:台北市教育局

                                            資料整理:台北市議員王鴻薇研究室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2006&aid=5164921

 回應文章

李家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費時,費力,又費錢!
2011/05/03 23:47

現在學校的正事不知是升學還是教學,

升學方法費時,費力,費錢,又可投機取巧,

希望參考筆者提出的"常態升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