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今年台灣出口最大隱憂是中國
〔記者張舒婷/台北報導〕財政部今天下午公佈,今年6月出口金額26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8.6%,不過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葉滿足一再強調,今年台灣出口的最大隱憂是中國,一來中國本身經濟成長鈍化,二來不斷擴充對化學、基本金屬、塑膠、面板等產品的產能,對台灣的進口需求持續減少,下半年只能期待出口表現慢慢穩住。 財政部統計處的數字顯示,今年前6月出口金額1504.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今年第2季出口年增率也是2.4%,大幅高於主計總處預估的0.21%,顯示出口情勢逐步改善,但葉滿足表示「這樣的表現看起來也不算非常優,只能說慢慢穩住。」 葉滿足還多次強調,今年以來,台灣的礦產、電子產品出口表現可望持穩,加上下半年有旺季效應,但化學、基本金屬、塑橡膠等產品,也是我國的出口重點項目,由於進入門檻較低,近年來中國不斷發展,並擴充產能,加上中國有規模優勢,對台灣形成衝擊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她還提到,中國的節能減碳補貼政策已停止,今年5、6月,中國的電視、面板、平板電腦的銷售成績已不太理想,買氣下滑,加上中國、韓國皆在擴大產能,必須密切觀察是否影響到台灣相關產業的出口表現。 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第3季出口年增率為4.1%,第4季年增率為4.45%,這樣的目標能不能「達陣」,葉滿足強調,和中國的經濟走勢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台灣的出口太過依賴中國,比重超過4成。她認為,今年下半年出口將持續穩定,今年GDP成長率可勉強保2,但不可能達到3%的水準。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質疑,中國不斷發展工業、石化業的進口替代技術,降低對台灣的貿易依賴,且經濟表現不理想,對台灣的進口需求只會持續減少,政府應該去分析,中國景氣趨緩對台灣的影響為何?而不是坐視中國的發展腳步慢了,台灣的出口成長就跟著慢下來。 台經院研六所所長楊家彥認為,當今政府太過迷信大型製造業,但又沒有輔導他們走向藍海,反而因為資源過度集中於製造業,排擠有潛力的新興產業和中堅企業。短期內如果要提振出口,可能只能從匯率政策下手,但就中長期來說,應發展技術較高階的產業,像是電子支付、運用於航太和醫療業的螺絲螺帽扣件等,才是帶動台灣產業升級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