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3 23:43:35瀏覽1124|回應1|推薦26 | |
五十年前,美籍傳教士薛培德(Barry Schuttler)來台,除傳播福音、協助物資救濟外,熱愛攝影的他,用業餘的鏡頭捕捉了當時台灣農村的面貌。 這些老照片,不只是因為夠「老」,還有那些當下平凡無奇、現在卻因無法重現風貌而有了彌足珍貴的意義。 策劃《吾鄉‧稻香》(南方家園出版)一書的徐宗懋和楊渡,一位負責整理收集薛培德所拍攝的照片,一位則著手揀選合適詩句搭配影像,讓整本書散發濃濃的樸拙農村意境。 人的記憶,向來容易剔除傷痛、濾出美好,我們也就容易沈溺在自我編織的美好過往,難以回神。楊渡因此說了: 「我們重溫這些影像,絕對不是憶苦思甜,更不是要歌頌過去的農村多美好,而是有一種省思:為什麼那種深深植根在大地上的精神,失落了?」 「為什麼那種厚厚重重、質質樸樸、實實在在的元氣,逐漸失落了?」 讀著《吾鄉‧稻香》時,立院正好審查爭議的「土地徵收條例」,場外聚集了不滿的農民,他們僅僅能在此時吶喊一下。做農的人,能有多少時間拋頭露臉表達心聲?相較於這兩天鎂光燈聚焦的「宇昌案」,農民的吶喊,自然淡淡地稀釋在空氣中。 有人在臉書上揶揄:我們這些人,除了在電腦前、手機上按讚,還能幹啥? 農地消失,不代表我的腸胃可以跟著停擺。此刻,我除了按個讚,究竟還能幹啥? 楊渡的話語,像鑼聲,餘音縈繞在腦子裡,盤旋盤旋盤旋… 這時,咖啡店鄰桌兩名身著時髦的都會粉領女子,呱啦瓜啦連珠砲地聊著:
「我到現在還沒找到可以讓我管錢的男人…」 「男人有錢也不是好事。」 「反正現在婚姻都不會持久。」 「我很單純的,不會隨便跟人上床。」 「現在工作真的無趣,我們來開店做生意吧。」 「上次我那朋友賣了房子,賺了300萬。」 「人生嘛,感情一定會變。現在交友這麼方便,又不像以前農業社會…」
楊渡思念的農業社會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