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11/20 03:32:21瀏覽1695|回應7|推薦44 | |
◎ 前言 上一篇文章〈訪西湖之一:傻子到此一遊〉是回憶十一年前首次造訪西湖的經驗,裡頭分享了那一次旅途中的種種不愉快,招來一堆網友抨擊。有的說我偏頗;有的胡亂打稻草人;有的自以為是地「客觀」批評我;還有人指控我是民進黨人,擔心我滲入他的網絡揪出情報(現在掌權的不是國民黨嗎?我若是民進黨,還當撂北仔賣國民黨情報喔?);更扯的是,還有人因過於惱怒,乾脆稱我為不入時的大媽。 我向來很誠實地昭告天下,我老了,敝人檔案上不載明了:我99歲,是沒有看到嗎? 看到這些網友無畏辛苦,還願意敲鍵盤留言罵我,一心只有感激。我是何等人物?竟可以勞煩不曾相識之人留下到此一遊足跡,只能說:承蒙鄉民大眾看得起。 好吧,言歸正傳了。 ◎ 紅旗飄揚,哈黃勝漂白 掐指一算,前後十年造訪中國十多次,去的地方多半不是名勝古蹟,我就愛往偏鄉鑽,到了一地方,特別喜歡上市場閒逛,然後三餐就在當地小麵館、小飯館甚至路邊攤解決。不是我不怕黑心食品、地溝油,而是那些看起來髒髒的店鋪,往往還是有人消費,就讓我因好奇而食指大動。 不知道是因為多次的旅遊經驗累積出一些微妙的感情,或者是因為我死去的老爹來自那塊土地,總之,這些年掀起的「中國熱」,讓身為外省第二代的我,似乎也有了理解中國的好理由。不然以前要是隨便說個中國這、中國那,看《大陸尋奇》、說嚮往去絲路新疆北大荒,都很容易被歸為「不愛台灣」的叛徒。 風雨交加的夜晚,我去了小小書房看了兩支紀錄片:《紅旗飄揚黑暗大陸》與《哈黃熱》。這兩支紀錄片都是由法國人製作,導演也是《黑暗大布局》(La Chinafrique,中文版由早安財經文化出版)的作者群之一。他們一路採訪,一路就順手用影像紀錄下來。 《紅旗飄揚黑暗大陸》談的是中國人在剛果的發開故事,《哈黃熱》則是談中國人在喀麥隆數十年的經營。兩個國度雖有不同的問題,但當中國大手筆的經濟力進入開發時,他們面對中國人有同樣的愛恨。 不同於過往的法國殖民者只顧獨佔政經資源、把非洲當成無用的後花園,努力開發資源的中國人不涉入政權,他們只著重利潤,儘量和大家一起賺錢(雖然有賺多賺少天壤之別)。你說他剝削嗎?中國人的勤奮可是出了名的,他們要求非洲工人一天至少工作十二小時、一周工作六天,但自己可沒偷懶,中國人可以一天二十三小時,全年無休。不只在非洲如此,在中國內地的工廠也是這樣,所以,怎看都不能說中國特別剝削黑人。曾被歐洲殖民的非洲,在勞工權益上的知識,比中國人更先進,因此,因此他們受不了這種拚命三郎、低報酬的工作模式。《紅旗飄揚黑暗大陸》裡一名黑人揶揄地說:「中國人賣便宜貨,給的報酬也最低。」 不只工廠的問題,漁業、林業的掠取過度也讓非洲跳腳。比方說,剛果明明就有法律規定預留12海浬是基礎漁業,但中國人的拖網漁船卻大剌剌地掃盡沿岸魚獲,這使得搭乘獨木舟的剛果漁民根本無法捕魚。林木砍伐也有類似情形,更弔詭的是,從非洲砍下的木材,送到中國製成傢俱後,包括非洲商人在內,中非企業再向中國進口賣回非洲。 有人抨擊,中國重新開啟的是一種新殖民主義。回到經濟掛帥的前提下,除了善加「利用」中國提供的奧援,非洲還能有其他選擇嗎?這時你不可能用什麼生態永續觀念標準去要求非洲,西方都已經高度發展了,回頭去要求尚在起飛的非洲照辦,並不那樣公平。 但中國若只有掠取,非洲人怎可能願意和他合作?兩支紀錄片中的非洲人都一致贊同:中國人讓一切生活變成可能。《哈黃熱》裡一名喀麥隆男子說:「中國人讓你八歐元就可以穿得人模人樣。」他們知道便宜沒好貨,但在全球化的洪流中,比起完全沒有貨,有機會擁有便宜貨畢竟還是略勝一籌。 誰都不想在全球化的方向中,被拋在後頭,即使非洲已經落後西方國家很大一段距離,但今天,「中國人無所不在,讓所有事情變成可能」。只要讓他們有機會迎頭趕上,哪怕是山寨不堪使用,因為便宜,壞了再買就好。 這種愛恨綿密交錯的伙伴關係,我們無法一刀下去說孰是孰非,雙方在微妙的拉距下,繼續邁向彼此想像中的美好明天。《紅旗飄揚黑暗大陸》裡一名黑人說了一句話:「到底中國向非洲伸出的手,是否友善?這才是我想問的問題。」我覺得這種心情真是張力十足。 別說非洲人有疑惑,現在連美國、歐洲都得向中國尋求支持之際,他們何嘗不擔憂這個崛起的大國,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 雖說兩支影片點出大國崛起和黑暗世界交往的美麗和哀愁,但仍不免讓人疑惑:這恐怕還是落入了西方世界的觀點。從林業、漁業、生態、工業、勞工等面向,全都指向一件事:中國對於人權、環保、永續的概念付之闕如。因此,影片裡頭只有兩種位於天枰兩端的聲音:嘛嗎盛讚中國,要嘛抨擊中國。紀錄片所要探討的「(西方)世界擔憂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生存壯大之道」或許不無道理,但,真的是這樣簡單嗎? 如同前面所提的,西方已經想盡了將近兩世紀工業革命帶來的好處後,終於知道地球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環境,這時強要中國與第三世界齊平向永續環境標準看齊,那些絕大多數基礎建設欠缺的區域、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民,這又是哪種「人權」標準? 非洲離我們很遠,不了解還情有可原,中國在我們隔壁,我們實在不能不去認識他。若總是要關起門盡說些愛不愛台灣、共識不共識這種空口白話,政治人物不負責便罷,有決定權的人民還要被煽動撩起的話,那就不是一般矇昧了。
延伸閱讀》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