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24 07:46:08瀏覽5539|回應1|推薦13 | |
「我不是禽獸,也沒喪失心神,我沒有人格分裂,我只是個普通人。」連環殺人魔泰德邦迪在獄中說出這句自白。
如果只看紀錄片《與殺人魔對話:泰德邦迪訪談錄》,透過大量訪談與採訪他的記者描繪,可以明顯從錄音檔感受到泰德狡詐冷酷以及他的「成魔之路」;然,再看劇情片《極惡人魔》(Extremely Wicked, Shockingly Evil and Vile),則有截然不同感受。
如果要選出我心中今年的十大影片,《極惡人魔》會是其中之一。凌晨三點半步出戲院時,有種很深的悲傷,眼淚漫了整個眼眶,但這明明是一部駭人聽聞的犯罪片。
泰德邦迪幼時家庭貧窮,上了大學、唸心理系,與出身富有初戀女友交往後,一心想要躋身上流社會卻不順遂,後來他加入選舉活動,找到他可以倚賴(偽裝)的媒介,他把自己包裝得很美好,口才便給、融入人群,後來又去二流的法學院就讀,同時也和女友漸行漸遠。
沒能在財富上滿足女友、夢想成為律師卻不如預期等因素,外界臆測,這是泰德憤世忌俗的根源,他把一切攻擊轉向女性。喜歡暴力的性,甚至戀屍。
泰德始終不曾鬆口自己犯下的所有罪行,他總是想辦法以罪證不足反駁檢方的控訴。辯才無礙的他,讓他看起來真得很無辜,因此當他被捕後,輿論掀起的不見得全是驚恐;尤其每次他出庭時,就會掀起一股泰德旋風,一堆年輕漂亮的白人女性都成了泰德的粉絲:她們相信帥氣迷人又聰明的泰德式被誣陷的,泰德無罪。
坐牢期間,法學院畢業的泰德還勤讀法律,換了好幾個律師,他最後把主辯律師開除,為自己辯護。年輕、迷人、溫文儒雅的模樣,連法官都忍不住稱許他,如果他不是殺人犯,會是一名真正傑出的律師。 不論是真實世界的泰德邦迪還是飾演他的柴克艾弗隆,都是擁有藍眼睛的迷人傢伙。路上如果有這樣的男子與我搭訕,我能抗拒嗎?那些被泰德邦迪索殺害的女性,幾乎都是因為這張臉蛋趨前搭訕而斷送生命,也難怪當時引起美國人的驚慌。
《極惡人魔》用了殺人魔的女友麗茲的視角看待整件事,我們很容易會跟著麗茲相信:泰德應該是無辜的;除此之外,飾演泰德的柴克艾弗隆也細膩詮釋泰德情緒高張與脆弱的狀態,尤其當法庭攻防對泰德不利時,柴克艾弗隆的眼眶泛起眼淚,我想很少人會堅持他就是連環殺人魔。
就算是殺人魔,畢竟是人,仍有人性面,包括邪惡與善良,也包括虛偽與天真,否則他不會跟麗茲相處那麼多年,麗茲理應成為他下手的失蹤女性之一。麗茲在泰德行刑前一天去探監,不是因為捨不得敘舊,而是為了在他人最後一刻前,希望一切真相水落石出。
當玻璃窗另一面,泰德緩緩寫下「弓鋸」時,麗茲原先相信的世界瞬間崩解。她傖惶狼狽地離開監獄,一路上彷彿所有人都在笑她蠢。
即使麗茲曾經懷疑泰德涉案去報警,成了背叛泰德的枕邊人,但這背叛反過來緊緊掐住麗茲多年,讓自己陷入兩難,她多希望泰德真的是因為她一時誤會而導致這一連串的後續。
比起知道自己愛的人是兇手,背負自己一時的過錯,反而是容易的救贖。獲得真相,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當真相端在眼前時,我們能否承受?我們真的願意看清楚所有?
這是《極惡人魔》最深的核心,也是讓我深感悲傷的原因。
【關於泰德邦迪】
美國1970年代著名的連環殺人兇手,至少殺害26人以上,並有奸屍癖好。泰德相當帥、相當聰明,是心理系與法學院的學生,他為自己辯護的才氣還吸引了一堆女粉。最後死在電椅上。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