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23 08:01:05瀏覽671|回應0|推薦5 | |
目前在台灣大學EMBA與IBM,共同打造台灣第一堂CEO養成的個案教學課程,已造成大家熱烈的討論與回響,商業週刊從1045期到1061期隔週有詳細的刊載,如何藉由個案去瞭解CEO的思維與面臨決策時的兩難。 在1059期討論的是風險管理,主要瞭解機會與風險如同銅板的兩面,不冒險就沒有機會,若要冒險,就必須瞭解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這題目讓我回想之前3G執照,可投入的企業不多,因為要擁有那張執照可要花非常多的資金與設備成本,但不投入,確會因為喪失機會而面臨市場的淘汰。 內容也提到風險控管的幾個步驟: 1. 統一業務員對成本的認定:風險是不確定的名詞,所以要盡可能將不確定的因素去除,如「運送成本」,將貨由產地運送到國外,因業務員的認知不同,會導致訂單成本計算的差異,也就是統一的語言的重要性。 2. 建立決策流程,讓權責分明:從訂單、資產管理、採購與授權等,每一個步驟都必須標準化,讓每個人一目瞭然且對每一個階段所面對的風險負責。 3. 依風險等級,由不同層級決策:目前資訊系統已可以提供相當的資料(資訊)給管理者做決策,但執行還是必須經由人來執行,不過認定資訊系統已將風險等級完善規劃與授權,還必須加入企業文化、制度化與靈活度,這樣才能由風險迴避轉為風險承擔的認知。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