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勵行
2012/12/18 17:02:42瀏覽173|回應0|推薦22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

 

唐朝衡嶽寺有一個修苦行的師父,總是食用僧眾剩下的飯菜,食用過後就到角落休息,人們因此常以輕蔑之心喚他懶殘。

當時有位書生名叫李泌,在寺中掛單溫書,有一天無意間聽到懶殘師父誦經,音韻悠揚,深入人心,直覺懶殘師父一定是一位得道高僧,因此上前向懶殘師父求法。

這個時候懶殘師父臉上正掛著鼻涕,並以牛糞烤著芋頭。芋頭烤熟,他將一半分給李泌共享,李泌沒有嫌棄,恭敬接受並食用羺糞烤熟的芋頭。

「看你如此誠懇,許你當十年太平宰相。」懶殘師父看了便說。

懶殘師父說完,拍拍手便離開了。李泌後來真的當了十年宰相。

這件事情後來逐漸傳開,當時的人這才知道這位老是食用殘羹剩飯的懶殘師父,其實是位得道高僧。

 

 

生活修練

人總易於抱怨生活的苦,其實和他人相比,那或許還算不得是苦。

又,如果從另個角度去看,苦,一定是苦嗎?

不是有句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麼以這樣的狀況來看,苦不過是磨練意志,提升個人能量的步驟,那又何苦之有?

所以,苦,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各自得知。能甘之如飴的人,或許體會與成就都將更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wangee&aid=7154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