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記:許芳宜<我的移動舞台:台北、紐約及世界>
2012/05/11 12:30:18瀏覽352|回應0|推薦12

圖片來源自網路。 

五月十日晚上七點,我來到台大藝文中心聆聽這場由知名舞蹈家許芳宜老師主講的講座,第一次來到雅頌坊這個場地,它是一個長型挑高的空間,入口處是較高的,然後往前直到舞台前是最低,昏黃的燈光下讓這個空間很有教堂的感覺。

我選了第二排靠右的位子坐下,講桌就在我的正前方,在等待演講開始的同時,我百般聊賴地開始觀察眼前的舞台,舞台是亮面的褐色木地板,我正前方那張講桌就擺在整個舞台偏右側的地方,一盞小小的立燈就放在靠牆的地上,接下來回頭看看桌子,那是個很簡約特別的木製工作桌,有點像是鄉村風,桌子的左側是三格抽屜,抽屜的旁邊有一塊隔板,我想那塊隔板是可以往上扳的,以加長桌面的使用面積,桌上有塊應該是格紋狀的桌巾,它並不是規矩的整面鋪整,而是斜鋪著,垂下的形狀是三角形。右邊有個長方形的透明花瓶,插著一束紫色的雛菊,花瓶旁邊則是一台白色的Mac,再往左看,是一張桃紅色的單人沙發,寬度剛好是一個綠色的抱枕。

這整個畫面讓我移不開目光,我感受到一種美,一種欣賞的喜悅感,它的色彩和位子的擺設在光影的襯托下透出一股微妙的和諧,這讓我突然想到《刺蝟的優雅》裡那段荷妮讚頌靜物畫的情節,我突然切身明白她所描述的那種感覺,此時我突然有股衝動想要記錄這整個畫面,但手邊沒有相機,我只好翻開筆記本其中一面空白頁,嘗試描繪眼前所看到的畫面,而這個動作也讓我對自己感到驚訝,因為我一向不會畫畫,可我卻正在嘗試它,想當然爾不會有任何構圖、比例等技巧可言,我可以強烈感覺到坐在我旁邊的女同學的目光,雖然羞赧,可是我卻一點都不想停止它。

才堪堪描完那張工作桌,演講就開始了,起先是先播了一段動畫,背景是一本筆記簿內頁,上方是一個街舞者和正規舞者的剪影,他們舞動著各自的舞步,有時候只有單人,有時候是兩個同時出現在畫面上,下方則是一段英文文字,每翻一頁就換一段,內容大概是講述舞蹈這項藝術,誰都可以舞動,你以為你不行,但是其實你的舞動在心中,我覺得對於這場演講而言,這真的是一段很棒的開頭。

接著許芳宜老師上台來,行程滿檔的她為了這場演講凌晨才從英國飛回來,她笑著說需要大家幫幫她克服時差,她不會演講只會聊天,引得大家會心一笑。她說其實她從沒聊過這個題目,以往的演講都是聊她的童年和追尋夢想的過程,今天是第一次聊「移動」這件事。

這件事得從2010年講起,當時的她正處於人人稱羨的狀態,有好的知名度、好的舞團工作、好的生活,然而她對這一切卻感到惶然,瞬間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讓她想不顧一切地丟開這些逃離出走,於是她就做了,丟開紐約的一切回到台灣,而回到台灣後做了一些事並沒有消除這些不安,卻也讓她又感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這段日子可說是她人生中的大低潮時期,可是雖然很苦,她還是不停地告訴自己要相信這些日子來的累積,要相信那些滋養在自己身上的養分,而等待轉機的同時,腳步卻不能停。

當和別人訴苦、尋求別人的援助卻沒有改善時,她提到這時候就要回頭尋找自己的援助,可以給你最大力量的人就是你自己,誠實面對自己,要去相信,最可怕的就是你不再相信你可以。像她這樣兜兜轉轉了兩三年,她才發現其實她早在2010年時就已經知道該做什麼了,也知道該怎麼做,只是沒有勇氣去做,她說她還想跳舞,還想和更頂尖的人合作,還想創作更好的作品,而這一切要付出的代價是"家",她不會再安定,會不停的移動,她還不知道要怎麼一個人卻不孤單,害怕那種沒有歸屬感的漂泊。

後來她藉由一次到羅馬與歌劇合作的case找到了專注的力量,就只是單純的專注在一個作品裡,全心全意投入,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共同成長,在極度專注之後,她反而從這個點看見了世界,後來她也漸漸明白當你的心找到歸屬之後,"家"是被你放在心裡帶著走的,她不再對"歸屬"感到不安。

聽老師的故事讓我覺得好感動,心中充滿了溫暖的感覺,其中還有播放幾段影片,分別是與阿喀朗汗、與紐約市芭蕾舞團首席舞者的合作影片,還有老師自己在做的秘密種子活動,說出夢想是一種勇敢,實現它又是另一種勇敢,我就想著,哇~夢想就是這麼一回事呀,你怎麼能不去追求?也許是因為同有舞蹈演出經驗的關係,老師用舞台上的感受來描述時總令我感同身受,很有共鳴,尤其是當她說到不管出過幾場表演、排練過多少次,當你站上舞台等待開始時,那種震撼顫抖的心情,如此慎重和專注,讓我不禁心裡一麻,回想起以往那許多在舞台上交錯複雜的感受,我發現我是如此懷念那樣的感覺,單純、專一、只有當下,我怎麼能夠遺忘這樣的純粹?在人生的舞臺上也是一樣,都要帶著那種震撼顫抖的心情,慎重且專注地演出屬於自己的舞蹈,你要相信以往的累積,因為有這些養分,所以你可以。

最後的Q&A時間也有些收穫,有人問到老師對現代舞的看法,究竟舞者希望觀眾感受到的是什麼?這樣的解讀對或不對?老師提到她覺得有時候藝術太狹隘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腦袋,想法可能相似,可是絕對不會一樣,每個人對美的感受都應該是被肯定的,並不一定說這樣解讀表示你"懂",那樣解讀表示你"不懂",而我們該練習的是當你面對一樣藝術,你敢不敢說出你真實的感受?喜歡或不喜歡,甚至沒感覺?別拿別人的尺量自己,也別拿自己的尺量別人,再說出真實感受的同時,也別將之強加諸在別人身上,美即是無所為。

這真是一個很飽滿的夜晚,我很慶幸我放棄去板橋看新北市電影藝術節的《寶萊塢之搖滾青春》而選擇來聽這場演講,結束後,大家蜂擁向前與老師合照或要簽名,我只是靜靜地在人群的縫隙中再看了一眼許芳宜老師,然後在門口的留言本裡寫下自己的一些感動,隨即踏入綿綿細雨中,夜晚的台大校園仍然有些喧鬧,更襯得自己獨行的靜謐,而我雖然孤單卻不寂寞,胸口滿滿的,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我還要繼續往前走。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dy0277&aid=644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