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8 23:47:52瀏覽766|回應0|推薦2 | |
通常人以「苦」為「苦」,以「樂」為「樂」,但若稍做分析,便可知道「苦」實非「苦」,「樂」亦非「樂」。觀人生命之所以有「苦」,乃因生命有所需求。每一需求構成一壓力,在此壓力下,求之不得,即成為生命中之「苦」。 譬如口渴,「渴」便成為一個需求,成為一種「苦」,我「需要」找水來喝,當越找不到水喝,心中越苦,需求越大;或許以蠻力奪取,或許以金錢獲取。總之,在此一需求未獲得滿足之前,「苦」始終存在。
當終於喝到水,由渴而生之「苦」立即停止,成立人的滿足感,也就是「樂」的感受。但,試想一下,若平常身邊隨時有水,甚至是有其他飲品而不願喝水時,喝水能否帶來「樂」的滿足感?故知生命之「苦」由「需求」而來,「樂」的成立,只是「需求」之停止或轉移,對壓力解除而獲得的感受。 此乃由身體限制而來,亦即莊子所說人的「天刑」。人一旦秉受了形軀,便以此形軀為主;對自己希望健康長壽,對外希望成功發達,終身營營役役不斷追逐對象,落入計較得失的循環。 穿著鞋子時,十分舒服,沒有感受到鞋子不是名牌;但一與人比較,鞋子的缺陷與難看隨之而生,需求與壓力隨之而生。於是,鞋子,不滿足;車輛,不滿足;房子,不滿足;生活,不滿足;饑時求食,得食求財,得財求權,得權求名,人的生命中,意欲活動永遠如此流轉變易,必落至未滿足處,必落至「苦」處。 考上第一名,很快樂;經營事業受肯定,很快樂;賺得累積大量財富,很快樂;然此種快樂實建立在下一次還想要第一名;下一次還想要被肯定;金錢還想要更多的潛在欲望與壓力下,瞬時樂又轉移為苦;當苦獲紓解,轉移為樂,又旋即成苦。人生就在苦樂循環中不能自己,無法超拔。 小時覺得讀書很苦,不信人說:「身在福中不知福。」進社會後覺得討生活更苦,才知只需要讀書學習的快樂;當生命即將面臨大限之時,又覺得能夠有精力、朝氣在社會上討生活實在很幸福,不須苟延殘喘、奄奄一息。然而,這當中難道真是前樂後苦,又或前苦後樂嗎? 事實應知「苦」實「非苦」,「樂」亦「非樂」,應「破苦樂,而心中常知足。」。 知足不是消極,不是不奮鬥,而是隨時奮鬥,隨時知足;唸書不苦也不樂,當兵不苦也不樂,在社會不苦也不樂,純在心境的轉化。古人蘇轍說:「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欲望、需求、考驗、外在折磨,若能隨時知足、隨時轉化,世俗苦樂,又何須縈繞於心? 電影《星際大戰二部曲》中安納金·天行者(Anakin Skywalker)對帕米(Padme)說:「從我見到妳的那一刻起,一直經過這麼多年,我沒有一天不思念妳。妳在我的靈魂深處折磨著我。只要一想到不能與妳在一起,我沒有辦法呼吸。我該怎麼做?只要妳說我一定照辦。如果妳和我受著一樣的折磨,我請求妳,告訴我。」但跟帕米在一起後,他很快又不快樂、不滿足,即是在苦樂之間循環無法自拔,最終步入歧途。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