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7 02:14:10瀏覽3949|回應11|推薦123 | |
治癒「心理的感冒」不難! 訪精神科醫師陳國華,談心理的「百變魔術師」──憂鬱症 文.圖/邱麗文 憂鬱,是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的心情,像近期的天氣總是忽冷忽熱,一會穿起棉襖、一會又換穿夏衣,情緒自然也容易擺盪不一。不過請放心,偶而乍現的低潮,就像是灰濛濛的氣候,總會隨著轉晴的天氣而改善;除非,莫名的低落情緒,已明顯影響到飲食、睡眠……,且超過兩星期以上仍未改善,才算是「憂鬱症」的初期徵兆。隨著社會的壓力日增,罹患憂鬱症的人已愈來愈多,但只要願意主動求助精神科醫師,多半在幾個月內就能重新尋回愉快、健康的生活;可是,如果「諱疾忌醫」,讓因憂鬱造成的心身失調持續影響生活,就可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有自殺傾向的人,超過九成有跡可尋 在《昨日歷歷,晴天悠悠》中,紀錄了吳淡如罹患憂鬱症的小弟吳育誠,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從女友家的頂樓跳下,結束了年輕的一生……。隨著憂鬱症話題的延燒,加上近期國內的「自殺」事件層出不窮,不免讓人擔心,憂鬱症的盛行,是否就是自殺人數節節攀升的主因?為了讓人們更認識憂鬱症,我們採訪了國泰醫院精神科的主治醫師陳國華,請他為我們解析憂鬱症的成因與防治之道。 根據陳醫師的描述,容易造成無預警自殺的憂鬱症,多半屬於家族遺傳的「重度憂鬱症」;而一般因生活壓力或失業、失戀等特定事件造成的「輕型憂鬱症」,雖也可能產生自殺的念頭,卻很容易看出跡象。根據調查,有自殺傾向的人,超過九成都會在自殺前一個月,出現以下的徵兆: 一、間接或直接表達輕生的意願 二、交待人生重要訊息給親友 三、迴光返照式的情緒改變 四、突然莫名其妙不舒服,並到處求診 如果親友們無法及時察覺到這些「暗示性」的徵兆,往往都會造成自殺的悲劇發生,而基於男性荷爾蒙比較激烈的緣故,男性自殺的成功率也較高。 憂鬱症是「情緒荷爾蒙」在作怪 憂鬱症的初次發生年齡,從孩童、青少年、成人、中年及老年都有,主要是受到「情緒荷爾蒙」失調的影響。就臨床上的報告,目前最小的病例是七歲,而正值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的人,因荷爾蒙的波動劇烈,特別容易產生憂鬱的症狀。陳國華說,「壓力會造成情緒荷爾蒙的失調,嚴重影響睡眠、食慾、注意力……等,只要透過服藥將情緒荷爾蒙調回正常,所有連帶的症狀都會消失。」 至於先天遺傳的重度憂鬱症,則是因為情緒荷爾蒙的防禦系統本已受損,才會無法根治,卻仍可以透過長期的藥物控制,來維持生活的正常穩定。所以,只要願意配合醫師建議的療程,憂鬱症應該就會像「心理的感冒」一般,只要立即地治療,並在癒後保持情緒愉快,自然不容易再犯。 根據世界各地的調查,憂鬱症發生的比例,已高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五到十,其中以女性患病的比例居多。為了幫助民眾自行檢視是否得了憂鬱症,陳國華特別歸納出常見的「憂鬱指標」: 一、情緒低落、沮喪,且擺脫不開這種痛苦的感覺,尤其以早晨及上午最明顯。 二、悲觀、無助、感覺自我無一是處,甚至腦海中不斷湧現出傷害自己的念頭。 三、易怒、煩躁、無法集中心神、平常引起快樂的事物全都變得毫無樂趣可言。 四、整天感覺疲累,卻睡不著、惡夢連連、無精打采、彷彿生理時鐘紊亂停擺了。 五、吃東西根本食不知味,體重明顯下降,或出現頭暈、胸悶、心悸、冒冷汗、失去性慾、月經失調……等非疾病症狀。 六、自殺的念頭揮之不去,自己也擔心會失去最後的自制力,有時覺得周遭人事物變得不真實,甚至覺得自己早點死,可以減少家人或社會的負擔。 檢視以上六項憂鬱指標,如果答案為「是」的項目愈多,就顯示憂鬱的情形愈嚴重,如果不提早正視這樣的憂鬱心情,就容易漸漸演變成憂鬱症。 前述的憂鬱指標,通常都是「典型」的憂鬱傾向,根據陳國華進一步分析,「憂鬱症在臨床上被稱為百變魔術師,主要是因為還有許多非典型的症狀,而這些病患,多半是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且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三倍。」「非典型」憂鬱症的主要症狀是:情感及情緒的波動起伏非常大;食慾大開、體重大幅增加;嗜睡與多睡;手腳沈重;極端敏感易怒。 調適障礙者,短期內可恢復健康 雖然憂鬱症發生的原因變化多端,就像感冒病毒般地千變萬化,但只要我們用對待感冒的心態來面對憂鬱症,就會發現其中的差異,只在心理與身體的差別罷了。要避免身體感冒,可以透過強健身體的抵抗力或定期施打感冒疫苗來預防;而要避免憂鬱症,也可以透過強健心理的抗壓能力或定期接受心理諮商來預防。前者的認知,早已獲得普遍的共識;而後者的觀念宣導,仍需要社會大眾將「精神病」的有色眼鏡拿下,才可能達到普遍心理強健的成果。 陳國華表示,「到門診求助的憂鬱症病患,多半都是因調適障礙而發病的。」所謂的「調適障礙」,最常見的是失戀、失業、失親等突然的生活劇變,當事人多半會吃不下、睡不好,心情萬分沮喪、痛苦。陳國華說,「通常這類的患者,一定要先讓他們透過吃藥來恢復睡眠與食慾,否則會嚴重傷害身體機能,等到身體的危機解除後,才能進行下階段的心理治療。」 通常,因調適障礙而引起的憂鬱症,只要配合醫師的治療,多半都能在幾個月內恢復身心的健康,並不需要長期就醫。可是,有些對憂鬱症不甚了解的人,往往不願主動就醫,而透過自行服用安眠藥或藉由酗酒來穩定情緒,時日久了,不但憂鬱的問題無法解決,還會導致藥癮、酒癮的發生。 陳國華也曾受憂鬱症所苦 採訪陳國華時,得知他工作的行程總是排得滿滿的,不但要忙碌於門診、心理會談及數不清的媒體通告,還要抽時間陪家人、運動、閱讀、寫文章……,而眼前的他仍是滿臉笑容且活力充沛,完全感受不到疲態。問起為何投入精神醫療的領域?他不諱言自己在就讀高雄醫學院期間,也曾經患有憂鬱症。 從小,陳國華就是個害羞、內向、追求完美且情緒化的人。大一那年,父親因肝癌過世,隨後他又在例行的健康檢查中,發現自己是「B型肝炎e抗原陽性帶原者」,屬於罹患肝癌的高危險群。當年,肝癌的防治還無法有效控制,才二十歲的陳國華,一想起父親臨終前受病痛折磨的影像,整個人都要崩潰了,非常擔心步上父親的後塵;於是,他到處打聽任何研究治療的管道,急切地想治好自己。 大四那年,陳國華打聽到學校正在進行「干擾素治療」的肝病臨床研究,馬上志願加入實驗,每兩天注射一次干擾素。他說,「只要一打針,當晚就會高燒不退, 幾乎不能睡。」因此在接受臨床研究的三、四個月後,陳國華已不堪長時間高燒失眠所帶來的壓力,變得煩躁、易怒,原本名列前矛的成績,也一落千丈。 醫學院的學長察覺到陳國華的轉變,認為他已罹患了憂鬱症,建議他去看精神科。在治療憂鬱症的過程中,他深刻地體會到,「情緒會讓一個自視甚高的人開始討厭自己,給自己很大的震撼。」從此,他決心要成為精神科醫師,並以感同身受的心情,來照顧每一位深受情緒困擾的病人。 常見於門診中的憂鬱症類型 多年來,陳國華在病人面前,從不會擺出醫師的權威姿態,而是以「同理心」的關懷與溫暖,來陪伴每位病人走過情緒的低潮。時日久了,他的病人就愈來愈多,甚至許多病人只要看到他,心情就可以得到紓解。請陳國華談些憂鬱症的個案,他則表示,近期來到他的門診的病人,幾乎都是罹患憂鬱症,每個人的發病原因都不盡相同,但大致可區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台商的大老婆 近年來,台商紛紛進駐大陸市場,卻出現了嚴重的「包二奶」問題。當許多長年陪伴丈夫打拚卻已漸流失青春的大老婆,眼見著丈夫竟包養了比自己女兒還年輕的「大陸妹」,怎麼可能無動於衷?於是,她們開始出現失眠、沒食慾、情緒崩潰等症狀,或透過病態的「血拚」花錢來報復,卻因違背了原本勤儉持家的個性,心情常常充滿矛盾,終於導致憂鬱症。陳國華說,「這些有錢少奶奶,多半都保養得很好,個性也很善良,普遍都屬於賢妻良母的典型。可是,當她們青春不再的時候,卻要面對著家庭破碎的危機,自然容易罹患憂鬱症。」 ●面臨失業、外遇的中年男性: 過去,主動到精神科求助的憂鬱症病人,多半都以女性居多,近年來,由於女性外遇的問題日漸增多,加上中年失業的問題日益嚴重,門診中也陸續出現深受失業或感情困擾的男性。陳國華說,「通常,男人比較屬於成就取向與參與競爭的族群,且不願意在同伴中聊起自己的弱點,所以對情緒的問題,總是以逃避居多,導致無法排解壓力。」所以,當男人出現了事業、家庭危機,如果不去尋求精神治療的管道,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會以自殺來解決一切。 ●演藝人員: 許多在演藝圈沈浮的藝人,終日擔心著自己的星運是否順遂,或經常過著睡眠、飲食紊亂的生活,導致情緒容易失控。有人隨時擔心走在路上被人認出來、有人揮霍慣了卻耐不住走下坡的窘境、有人因情感風波被媒體追逐而心神不寧……,林林種種的問題,讓這個充滿光鮮亮麗的演藝圈,成為憂鬱症培育的溫床。陳國華說,「由於演藝人員的行為舉止,容易成為社會大眾的目光焦點,所以承受的壓力也多於平常人,只要某段期間面臨低潮且走不出來,就可能引發憂鬱症。」 以上的幾種類型,都是陳國華近年來在門診中較常接觸到的憂鬱症實例,他除了開立相關的抗憂鬱藥物,還會透過心理會談,當一個最好的傾聽者,再幫助病患找到快樂活下去的動力……。 培養抗憂鬱能量以強化體質 眼見著深陷情緒痛苦的人這麼多,陳國華深覺應該讓民眾在出現憂鬱症狀之前,事先建立「預防」的觀念,於是開始在國內外報章雜誌發表文章、上電台接受Call in,並陸續出版了《聽身體說心事》、《遠離憂鬱》等書。他說,「預防還是重於治療的,只有讓大家更認識憂鬱症,才不會諱疾忌醫。」 如今,陳國華門診的病人總是看不完,當他面對遠從南部慕名而來的病人,總會熱心地轉介到當地適合的醫師,以避免病患的舟車勞頓之苦。多年來,他原本因藥物注射而引起的憂鬱症狀,早已經因為不斷累積的成就感,與家人、朋友間的愉快互動,加上定期的休閒、運動解壓,再也不曾出現過。 陳國華認為,「每個人選擇的解壓方法,可以非常自由隨性,只要不去傷害身體的健康,都是值得鼓勵的。」對他來說,「運動、音樂與親近大自然,是最天然的抗憂鬱處方,不但可以定期清除心中的壓力與情緒的垃圾,還可以保持健康與活力。」 生活需要心靈的滋養,如果我們可以正視憂鬱症的危害,並儘量在生活中培養抗憂鬱的能量,自然會獲得「前所未有的快樂與輕鬆」,而憂鬱症也將在明朗的情緒下,無法越雷池一步。此外,透過後天的努力,也可以強化先天的體質,對身體如此,對憂鬱症,自然也行得通。(2001,張老師月刊) 後記:(2007,十二月) 這篇文章發表後不久,出版社曾找我,希望與陳醫師合作出書。本來出版計畫已定,我也開始與陳醫師約時間,但他總因為「臨時」有事,屢屢取消了訪談。而我,當時手邊的稿約相當多,實在很難一直被他更改時間,就婉拒了合作計畫。此經驗,給我的感受是,陳醫師的時間管理很混亂,不知原因為何?但,如果換成我,這樣頻頻更改行程,鐵定會非常焦慮的。 就側面理解,陳國華在病人面前,從不會擺出權威的姿態,而是以「同理心」的關懷與溫暖,來陪伴病人走過情緒的低潮。時日久了,他的病人愈來愈多,而他對病人的付出,也顯得太「用力」了,長久下來,情緒一定會相當緊繃。而這一切的一切,也都突顯他慣有的完美性格。 2005/09/26,陳國華醫師自殺了。看到了新聞,我簡直不敢置信,但,想起他這幾年成為名醫的風風雨雨,負面的新聞抨擊總是壓過正面的醫療貢獻,導致他早年的憂鬱症復發,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自殺新聞的後續,我總聽到有人說:連精神科醫師都憂鬱自殺,心理治療有何幫助?但,這是以偏概全的見解。精神科醫師也是人,一樣會陷入當局者迷的迷惘,甚至,自以為已經「久病成良醫」的過來人,更容易因為自欺欺人而吝於求助,這樣,復發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了。還是那句話,治癒「心理的感冒」不難!只要及早就醫,就向治癒邁進了大大的一步。祝福,所有困於憂鬱陰霾的人。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