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9 00:27:30瀏覽931|回應0|推薦4 | |
開始閱讀一本有趣的小書《厨房裡的人類學家》,剛讀完第一部份「厨藝學校」,開始遇向第二部份「餐廳實習」。 讀時有些不解,「厨房裡的人類學家」,至少在讀第一部份時,並沒有看到「人類學家」啊!若是不告訴我們作者原本是在唸人類學博士,可能也讀不出文章中的人類學成分。當然,作者將進入厨房比喻為進入研究對象領域的「民族誌」,但進入研究對象領域卻不一定要要成為你的對象,就像研究巫師不一定要自己變成巫師。在抱持著這個困惑閱讀時,卻也逐漸進入作者的厨房世界,作者的文筆很好,不輸一般作家,描寫厨房裡辛苦的學習過程,竟也讓人讀來覺得趣味盎然。我更佩服的是,在那麼辛苦的學藝期間,竟然還能一步步的將自己學藝的心情寫出與他人分享,真不容易。 文中寫中國菜的部份很好笑,也充分反應了西方文化中心對東方的陌生,以位於西方世界食的文化頂級地位的法國料理,對東方料理怎麼看都覺得不是入流的料理,餃子皮當然不需要自揉麵糰開始做,餃子與包子的區別有什麼重要,也不是義大利麵,這種西方中心的典型偏見,其實散布在各類型東西文化衝撞的表現中。 但真正讓我動容的,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高貴的橢圓形〉。 作者曾於十年前去法國學語文,寄宿在法國家庭中,當時家庭的女主人每天為作者做著法國各地的特色家常菜,有一天甚至做了「白斑狗魚可內樂配小龍蝦醬」給作者吃。相比較於一家人對此道菜的興奮,作者只覺得「這到底有什麼了不起,幾口就沒了,還沒有飽欸」。直到十年後作者開始學做這一道菜,才「終於了解這家人是怎樣款待我的」。經過費力的料理後,作者的這道菜仍然失敗了,作者異常難過,但真正難過的是,她已與他們這「一家人斷了信息」,作者心裡「對他們燃起一股強烈的思念,夾雜著悔恨與遲來的感激」。 寫的真好。 看到這篇時,我也不禁難過了起來。我們常在當下不看重或無法感受到對方給你/妳的心意,直到一切都太晚了,然後才萬番後悔。我這一生也做過很多這樣的事,現在只希望自己不再做出會讓自己未來悔恨的事。 另外,作者提到去德國米其林三星級的餐廳時,其中品嚐的「松露蛋蜜汁」,一個寬口杯中三層精心製作的成分組成,作者提到當三層做一口吃到時,一起吃的同伴「同時吃吃的笑了起來,好像小女生看到心上人,笑個不停又有點難為情」。寫的真讓人心動。吃的東西竟會讓人克制不住的開心,好像得到幸福一樣,就像《香水》中,葛奴乙最後製出的香水,會讓教宗都會在他面前屈膝,以為此身即在天堂,人對於「色身香味觸法」的執著依戀,看來還不小呢!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