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美代子 尹長生 醫師 環子 阿北
自1970年代末期以來,由於生物力學與材料力學 (拜太空科技之賜) 的進步,人工關節置換術也日新月異,對於晚期、厲害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或類風性關節炎,目前都能以手術置換全膝人工關節,有效的解除關節痛、回復接近正常的膝功能。雖長期言,人工膝關節仍有 植體鬆動、聚合樹脂磨損、骨介面骨溶解.…..,.等尚待克服的難題;但整體言,包括髖關節在內的人工關節置換術,造福了眾多為關節退化所苦的病患,被譽為20世紀醫療的重大成就,實不為過。台灣已是人口高齡化的國家之一,或許你就是關節退化一族;你該換人工關節嗎?請你看下去:-----全膝人工關節 是甚麼?全膝人工關節(TKR)是拿合金做的 仿關節面植體、及用高密度聚合樹脂作的 仿軟骨襯墊,來取代已經壞掉的膝關節。手術是在制式 量規器的引導下,精確的將內、外側 脛股關節面(2個)、及髕骨關節面(第3個)、連同部份 軟骨下硬骨 鋸除 (以氣動鋸 鋸掉);再將合適的人工關節模組,在軟組織張力平衡下,正確的植入鋸除後的骨端,再以 骨水泥固定,就大功告成了。整個手術過程嚴謹、準確、按部就班進行,與其說是手術,倒不如說是一項精密的「工程」。有一些個案,髕骨關節面還完好,可保留不切除而,只換脛、股關節(兩邊)。這幾年因技術與設計的改進,有些可單單只換內側或外側(一邊)的脛股關節,手術範圍較小,稱 單側膝 人工關節置換術(UKR),不叫全膝人工關節。甚麼人該換膝人工關節?當然,你的骨科醫師會視你關節退化的情況建議你。不過,你也可以就自己的症狀,自我衡量一下,如果你:* 走路、爬樓梯、從坐椅站起,或甚至連晚上睡覺(表示有局部骨壞死)時,都會膝痛。* 長期膝腫、僵硬,伸直、彎曲困難。* 休息、減重、作復健、遵醫囑吃藥、關節注射,甚至作了某些手術 ( 如: 關節鏡、切骨矯正術….)都沒效。* 有O形腿或X形腿。* 已經年過55歲 ( 70歲以下,健保審查較嚴 )。* 沒有重大的內科疾病。------ 那麼,你該考慮換人工關節了。手術:你的骨科醫師建議你該換人工關節了,你不妨請教醫師,你的關節情況換人工關節,合理的期待 能好到怎麼樣的程度?手術須經健保局術前審查通過,健保才給付(通常費時1~2週)。手術必須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進行。術前,會 會診麻醉醫師作風險憑估;你也可於門診時先與你的心臟科醫師、胸腔醫師、糖尿病醫師….等,討論討論。麻醉及手術仍有某種程度的風險,約2 ~ 10%;包括突發心臟病、中風、呼吸衰竭、急性肺栓塞症、感染、深部靜脈血栓、…等。手術中、或剛開完刀可能須要輸血。住院除術後傷口的護理外,住院期間會視情況作 膝關節連續被動性伸、屈活動(CPM)的復健,等到能用拐杖或助行器下床時,即可出院,通常約一週左右。這幾年,也有醫師採用微創手術(MIS) (傷口小、肌肉軟組織傷害少、住院日短….)來作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微創手術是否真的比標準的傳統手術好嗎?目前還在評估,尚無定論。術後:你很快(三、五天)就可以試著下床,用拐杖或助行器站立、或走動。出院後,繼續使用拐杖或助行器4~6週,漸進的加強腿部肌力及膝關節的活動度;約2~3個月後,你會覺得你日常起居的站、走、上下樓梯、坐馬桶、逛街….都沒問題;也沒甚麼疼痛,生活品質改善很多。你漸漸也可以從事健行、游泳、打高爾夫球、騎腳踏車….;不過,慢跑、打籃球、網球、跳躍多的有氧舞蹈、種田、種菜…….等膝部高衝擊力的活動,還是要避免。因為每一天都在「使用」(加諸應力) 關節,再加上人工膝關節金屬與聚合樹脂的磨損、植體本身與骨之間介面的骨溶蝕造成的鬆動……,人工膝關節還是會壞的;統計上,頭一年有1~3%、10年內有10%、20年內有20%的人工膝關節還是要再換過。胖的人、年紀輕活動較多的人,壞得比較快。此外,骨質疏鬆的人要小心儘量不要跌倒,以免造成補救困難的植體周邊骨折(periprosthetic fracture)。體弱、免疫力差的人,即使開刀多年後,仍有血行性人工關節感染的風險。結語:一談到開刀,害怕的人還是居多。一味的害怕、排斥, 固不可取;但也要瞭解:換人工關節,一不是救命手術、二不是癌症切除,它只是一種改善關節功能的治療,拜科技、醫學的進步,全膝人工關節的置換手術,目前已是相當安全與普遍;不過,請不要 期待換了人工關節,就解決了你所有的問題。
要不要開刀,最好先把 開刀要冒的風險 與 你所期待的目標,好好跟醫師討論清楚;也在心中衡量之後,再作決定。
醫師好
請問人工膝關節的再置換,原因主要是出在何處
除了主要是塑膠墊片磨損的問題嗎,或者其他的部位也有不堪用的年限問題
又若是損耗到一個程度了,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是否這次的手術範圍,就只侷限在墊片的置換
那相較於第一次手術,是不是難度較低,且術後的復原較快。
感謝醫師
包括墊片磨損, 骨-(人工關節間)金屬介面的骨溶蝕, 非感染性植體鬆動 以及你所提的諸原因等; 都是再置換的原因.
再置換困難度高, 在於"骨本"(bone stock)( 如蓋房子的地基)缺欠. 成功率,人工關節耐用度,.. 都比 首置換 差.
是
再觀察
一次手術 同時開兩邊 文獻統計 麻醉 手術的風險 都 比開一邊 高
但 這都要視 個案而論(individualize)
要看X光 及 診察病人 才能回答你的問題
醫師你好:家人人工膝關節手術一年半後,常發生血水腫脹、疼痛無法行走,醫生說是排斥現象接下來要如何治療呢?
人工關節 很少會有這種現象 請 先釐清原因
人工關節健保須事前審查
第一次審查 沒通過 可再備齊病情資料...等 再申請
李醫師您好:
請問,術後可不可以用力按摩,而且按摩到瘀青,有看到看護這樣幫人按,按到病人又哭又叫,說是比較容易消腫,肌肉比較不硬,筋也比較不會緊,然後病人彎膝痛到無法彎,看護突如其來的硬推到病人汗流夾背,臉色發青 @@,請問這樣復建OK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