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 我的孩子會網路成癮嗎? 等三文
2009/11/21 18:39:47瀏覽448|回應0|推薦3
我的孩子會網路成癮嗎?
親子天下 2009/11/19

【文/王智弘】
「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一詞剛開始是由美國紐約精神科醫師伊旺.高德伯格(Ivan Goldberg)提出,他在網路上戲稱發現了一種新的精神疾病,用IAD來形容過度使用網路而生活失常的人。後來另一位心理學家金柏莉.楊 (Kimberly Young)在一九九六年美國心理學會,以此為主題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意外獲得民眾的回響與討論。
五年多前我投入研究網路成癮,發現台灣的問題比想像中嚴重,剛寫好的文章一傳上網,要求轉貼和演講的邀請就沒斷過,家長和學校老師非常關心 這個議題。尤其亞洲孩子的網路成癮問題比美洲、歐洲更誇張,雖無大型研究證實,但許多學者推測是因為亞洲的孩子生活中比較沒有其他的休閒或興趣。

連線遊戲很難說停就停

一個孩子會網路成癮有以下四個脈絡:一、網路世界的吸力,二、現實世界的推力,三、網路的方便取得,四、愉快的網路正向經驗。
網路世界的特性與線上遊戲的成癮設計,就連大人也容易被吸引。網路世界標榜的是「同步空間、立即回饋」,隨時隨地有一堆人等著跟你交朋友、 玩遊戲、聽你講心事。以前的孩子玩「超級瑪利」不會上癮,因為不想玩關機就好,現在連線遊戲不能打到一半說要去吃飯,裡頭有人際互動,有榮譽和友誼,敵前叛逃是唯一死刑,可能會被逐出公會,孩子其實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許多線上遊戲的背景效果氣勢磅礡、角色外型都很華麗,給孩子強烈的感官刺激;線上遊戲如賭博電玩有特殊的成癮設計,有輸有贏讓玩家覺得好玩、有張力且值得期待,這是一種持續的間歇增強效果。上網玩角色扮演遊戲,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且遊戲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原則也給孩子充分的成就感,「只要認真打怪,經驗等級就一定會提高」,但在現實世界,就算努力讀書考試分數也不一定提高。
特別容易網路成癮的孩子有幾種特質,一、低自尊:在現實生活找不到成就感,如遭遇學習挫折,二、人際關係差:長相不討喜、社經地位低、口語表達能力差的孩子,在網路上交朋友可以完全擺脫以上限制,三、家庭功能差:父母太忙沒時間或不會表達關心,以及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四、對生活感到無聊沒有目標。網路是逃避這些生活壓力的最佳途徑。
另外,原本就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與情緒困擾的孩子,也是網路成癮的高危險群,兩者之間可能形成特殊的共病現象。
網路成癮的孩子會出現一些成癮症狀,包括強迫性(看到電腦就想上網)、戒斷性(不上網就不安焦慮)、耐受性(愈玩愈久),人際關係、學業家庭生活和健康狀況都受影響。你在網路世界是公會會長,領導大軍百姓,會覺得同學玩跳格子好幼稚;同學認為你是怪咖,功課都不會、上課又愛睡覺。現實與網路之間的角色落差愈大,適應問題就愈多......。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09年10月;訂閱親子天下紙本雜誌】



網路世代真心話大公開
親子天下 2009/11/19

【文/李宜蓁】
網路世代加上青春期做怪,等於「超難搞的青少年」。過去的青少年把心情寫在日記本,還小心翼翼用鑰匙鎖起來;現在的青少年則把心情大方公開在部落格,愈多人瀏覽討論表示人氣愈高,唯獨不太歡迎父母來踩地盤。
為了一窺網路世代的真心話,《親子天下》和徐薇英文加盟校合作,問卷調查了全省一百位國中生。根據調查顯示,五成六的學生擁有自己的部落格,他們最常在部 落格上做的前三件事是「寫心情日記、回留言、改背景圖案」、「逛別人的部落格、留言、看照片」以及「上傳自己的照片和影片」,可見部落格已是現代青少年不 可或缺的社交工具。被問到「如果爸媽到你的部落格留言」的反應,兩成七的國中生持平的說,會和父母在網路上做朋友,分享面對面說不出的話;但同時也有兩成 七的國中生狠心的說,會「當做不認識,不加以回應」。
父母進一步,青少年可能一次退好幾步,不然一溜煙就跑得遠遠的,這支親子之舞怎麼跳下去,學問真不小。有的媽媽為滿足孩子的成就感,每天狂 點孩子的部落格,化身幫忙衝人氣的小粉絲,誰知一曝光,孩子部落格馬上「搬家」不給看。有位台商爸爸擔心女兒穿著太清涼,在部落格留言提醒她「穿著莊重 點」,結果爸爸的帳號被踢入黑名單,從此無法再留隻字片語。剛升高一的彥翔說,好險爸媽不會用部落格,「要是哪天他們學會了,也不希望他們來看。」就有家 長知道孩子的部落格網址後,默默「潛水」(只瀏覽不留言)一陣子還是被孩子當場「查獲」。國中老師邱舒琦提醒父母,想化名留言字數切記要精簡,因為留言超 過三行「不是老師,就是家長」。

Q新科技能力的高手

網路青少年很清楚,在新科技能力使用上,自己比父母更有主導權。百人調查數字顯示,關於使用手機、電腦和網路等新科技能力,四成國中生替自己打了八十五分以上的優等分數,然而在他們眼裡,將近三成父母的新科技能力不及格,低於六十分。
網路交友通常是家長感到無力掌控、也最擔憂的一塊。被問到「有幾個沒見過面的網友」,六成的國中生表示沒有網友,但將近兩成竟有超過十個以上未見過面的網友。九成五的國中生從未跟網友見面,八成八的國中生認為不應該跟不認識的網友見面;但那些極少數曾跟網友見面的國中生裡頭,有高達四成三不會讓父母知道.......。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09年10月;訂閱親子天下紙本雜誌】



當X世代父母遇上N世代小孩
親子天下 2009/11/19

【文/賓靜蓀、李宜蓁】
葉奇鑫的女兒那時候才幼稚園大班。他發現女兒竟然在遊戲網站上,打出完整的句子,和別人對罵。「我沒教她,不知道她怎麼會切換輸入法,也不知道她怎麼學打 字的?」他被嚇壞了。幾個禮拜後,他在辦公室接到女兒MSN來的訊息:手寫版「把鼻」兩字。葉奇鑫連用了幾次「震驚、震撼」來形容自己當時的感覺。
如果,台灣第一代電腦兒童、曾經擔任過檢察官、起草中華民國刑法第三十六章電腦犯罪專章、目前從事資訊安全工作的葉奇鑫,都會被孩子那不學而能的科技「天賦」嚇到,更遑論普天下對電腦有點懂、又不太懂的父母了。
六年級以上X世代的大人,把電腦當成一個工作學習上的便利「工具」,對網路抱持選擇性態度。N世代(Net,網路)的孩子卻把電腦當成生活 裡的「玩具」和「玩伴」:他們四歲就會上Facebook(臉書,目前全球最紅、最大的社交網站),小一就有自己的部落格,會上google map找路、到網路上下載周杰倫的歌……,電腦和網路之於他們,不再是「新科技」,而是等同於冰箱或電視的「生活必需品」。
N世代小孩是「網路原住民」,X世代父母卻屬於「網路新移民」。再怎麼努力學習,「都帶著口音,無法融入,而且永遠有一個技術落差,」交大教育系講座教授周倩生動的比較。
當X世代的父母師長,遇到N世代的小孩,「數位代溝」,已經成為教養和教育上不可避免的新挑戰。

科技的美麗新世界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全球性的世代,也是第一個孩子能夠教導父母的世代。……第一次,終於有父母想要弄懂和能做的事,而孩子剛好是權威,」長期觀察網路世代變化、多倫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在《N世代衝擊》一書中宣告,在科技跑道上,孩子的腳步比大人快,也超越大人,而且,每逢一種新技術出現,情況就更明顯。
科技和網路重新定義父母、老師的權威,也顛覆所謂相信專家的體制。
「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在台上教課,如果底下學生可以連上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知識累積的資料庫Google去查證,就可以輕易打敗這個諾貝爾獎得 主,」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MIT開放式課程計畫負責人朱學恆提醒。未來,權威和專家都會消失,大人必須放下身段,向孩子學習。世代、師生之間的權 力動態,將完全改變。
朱學恆的「預測」已經成為現實。許多國家紛紛思索網路與科技對教育帶來的衝擊,試圖重新改變教學重心,將過去「老師廣播,學生聽講」的「工業時代大眾行銷模式」,轉化為利用網路科技,「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學、參與、協同合作的「客製化模式」。
美國費城四所未來學校之一「科學領袖高中」,利用美國最受歡迎的青少年社交網站My Space的模式,設計出校內的教學網站,讓學生、老師可以像在My Space一樣溝通、連結、上課、研究。老師不再教授必須記憶的知識,而專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又和別人合作的能力。
連電玩遊戲都進入教室,成為提高學習動機、評量學習成效的好幫手。 由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發的River City Project(河市計畫),已經成為教育性電玩(所謂serious game)的典範。三、四個六年級以上的初高中學生組一隊,在虛擬的十九世紀River City中,共同探索流行病的原因和影響。過程中,學生們必須利用常識和調查技巧,和遊戲中的記號、角色、及同組夥伴互動。同時,該遊戲也提供老師對學生 動機、能力、參與的評估。
「有史以來第一次,子女對身為社會的創新中心,比父母更加自在、多聞和內行。……這些孩子正在用非常不同於父母的方式,學習、遊戲、通訊、工作和建立設群。他們是社會轉型的力量。」唐‧泰普史考特如此樂觀預期。
面對網路小孩新世代,麻省理工學院比較媒體研究計畫負責人亨利‧簡金斯(Henry Jenkins)的形容,或許比較貼近多數大人們的心情:「要承認孩子知道的比我們多,孩子們要去的地方是我們從沒有去過的,那個地方很刺激,也很令人害怕。」..........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09年10月;訂閱親子天下紙本雜誌】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351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