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27 19:14:35瀏覽548|回應0|推薦0 | |
林中斌/新雙城記
2017-07-12 01:31聯合報 林中斌(前華府喬治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台灣是自宋朝以來,『溫良恭儉讓』在今天唯一留存的地方。」W先生說。 他是北京的太子黨,天安門之後赴歐洲進修,取得博士學位,留在國外發展。今日是成功的跨國企業家,穿梭歐美和東亞。他在台北豪宅置產,經常來歇腳,因為酷愛台灣。 今年六月一日,感謝台商朋友C的安排,我與W又見面了。去年底,第一次交談時,他對台灣的推崇頗令人好奇。我追問原由,「台灣好在哪?」 「人好、空氣好、交通便捷、自由自在、高品質活動多、飲食多樣化又講究…」(其實,這些是我遇到外國旅客,問起對台灣看法,所得到的一致而重複的答案。)他還舉出許多陸客來台遭遇到的感人故事,我都沒聽過。「您在哪兒聽到的?」我問。 「大陸地方報紙啊!」怪不得我沒聽過。 那天W先生引進了H小姐。她在台北中學畢業後赴美進修,成績優異,被美國企業延攬,派駐上海,十多年來前後擔任幾家大型跨國公司(Fortune 500)的執行長,曾令W先生印象深刻。剛好H尊翁病重,她返台照顧。 H小姐對比上海和台北生活,感慨良多。「Ubike是台北先有的,而今日上海Ubike取用停放比我們還方便。淘寶網讓我用手指滑手機買菜、購物、訂餐外送,幾分鐘就解決了。回台北要訂有機蔬菜、健康飲食給老人家可煞費周章。帶老人家在台北看病,大牌醫生態度高傲,與上海專業醫生的恭謹成強烈對比。…人家進步可真快!」 W先生說:「距離產生美感。但願妳說得對,但我對大陸可沒妳樂觀!」據了解,W先生剛從北京來,見到了現任高層的太子黨舊友,對大局不免憂心。 客觀的看,W和H各講對了一半。整體的圖像應該是包括但超越他們各自的視野。 在下多年來觀察和發表台灣的強項:不是軍事武器、不是經濟規模、不是國際勢力、甚至不是治理(governance)的效率,而是社會禮讓、生活細膩、心靈培育等。台灣應扮演催化劑的角色,提供我們在這個規模和風險較小的實驗室數十年來社會改革的經驗,善意的與對岸分享,協助提升他們社會品質和人民生活。長遠下去,他們人民和今日青年對我們社會的好感,轉化成他們未來領袖和大眾對我們有益的態度。 數日後,安排聚會的C寄來他不具名的某留美朋友對上海進步的詳細描述。雖然,其結語落於情緒化,但其大量實地觀察應是有價值的資訊。雖然,這是整體圖像的一半,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他們的優點可以激勵我們。於是在下不加評論,保留原味,廣為分享。 若以你贏我輸的「零和」觀念看,這是政治不正確的文字。 然而,廿一世紀大趨勢必是多贏。任一方輸,局勢皆不穩。終極原因是中美戰爭已不可能爆發,有四層面: ●皆備核武,引發衝突,自我毀滅,沒有贏家。 ●網路化經濟高度相依,損傷對方,不利自己。 ●視訊使國家領袖實時(real time)掌控國際衝突現場,隨時遏止。 ●今日大國有預設機制阻止非理性領袖帶國家走上毀滅之路。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