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常法】-訓練孩子生活的好習慣
2008/09/06 22:30:31瀏覽2616|回應0|推薦28

  一般來說,孩子通常沒有足夠的自制力約束自己,玩耍後房間雜亂不堪,或尚未完成作業便開始玩耍……,有什麽方法可以教育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呢?在此介紹日本的教育學者所推行的一套管理方式-「五常法」。當中包括:常組織(Structurise)、常整頓(Systematise)、常清潔(Sanitise)、常規範(Standardise)及常自律(Self-discipline)五項。當運用到孩子身上時,則可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自制能力,再發展到行爲上的完全自律。

  下面簡單介紹「五常法」的一些施行原則技巧:

  一、常組織:扔掉不需要的物品(如一年以上沒使用過的物品),並將保存的物品分層管理,要點在於集中存放及儘量減低存量。此在訓練小朋友的觀察能力,常常檢查家居物品是否衛生及完整,並限制物品數量,夠用即可。並強調「一就是最好」,建議只給孩子一個放置玩具的箱子、一個橡皮擦、一個置物櫃……。讓小朋友學習如何篩選需要的和不需要的。父母可以給和孩子們討論擁有物品的數量,讓小朋友從小學會取捨,將不需要的物品轉送別人。

  二、常整頓:首先確定物品的「名稱」及「歸位」,以致能在短
時間內取得或放好物品,提高效率。一個富有責任感的小朋友,能很清楚將物品分類,使用完後放回原處。「五常法」讓小朋友學習一個分類的概念,每件物品都有個「家」,一開始可貼上小標籤提醒,讓小朋友自行將物品放回原處。如書本放在架子的最上層並在標籤上註明,而玩具放在紙箱內,鞋子則放在鞋櫃內,並可訓練讓小朋友在30秒內取得所需物品。

  三、常清潔:保持個人清潔衛生,並維持週遭環境整潔。讓他從小培養「我不會使東西變髒」,而且「我會馬上清理東西」的觀念。爲了讓小朋友知道自己臉部、手部是否清潔,衣服、鞋襪是否整齊,父母可特別將鏡子掛在適合小朋友的高度上,幫助他進行自我檢查。此外,父母可鼓勵小朋友分擔家務,吃完東西要收拾桌面及清洗餐具,以及定時收拾房間。

  四、常規範:父母必須常與孩子溝通,多讓也們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並為爲孩子提供規範化的環境,減少錯誤並且提高做事效率。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建立自信心,樂意與人溝通,能自訂或與父母合作制定生活標準,遇到事情知道如何解決、怎樣尋求幫助。例如:父母可讓孩子在房門外或書桌上掛立一個告示牌,告知父母「我在做什麽?」增強親子溝通,同時讓小朋友感到被尊重。也可在家中放置幾個小盆栽,讓小朋友學習照顧,更可營造一個和諧環境。爲了減少孩子犯錯,可先把容易犯錯的情事條列化,並清楚讓他們知道犯錯了該如何補救及接受什麼處罰。

  五、常自律: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當父母瞭解到小朋友的長處與短處,再按情況做出適當的獎賞,讓小朋友從他律(以成人的讚賞作爲標準)、紀律,發展成爲自律,進而懂得自我管理生活。當孩子在收拾或清潔上負責任,就會得到一個小獎勵,取得若干數量後,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實現一些簡單的夢想。例如:讓孩子學習自己去設定鬧鐘起床、每天列出自己的「工作清單」,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ming1974&aid=219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