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9-248.【讀書好】建立「身、心、靈」健康生活方式及態度,讀「真原醫」再出發
2019/09/07 12:03:01瀏覽563|回應0|推薦18


 

文:翁志成2019-09-07

 

    好友在FB推薦「真原醫」一書,提醒了我,這本多年前就已購進上家裡的書櫃,當初簡略翻翻,了解此書對健康有較完整、科學的論述,可是工作一忙,就一直把書擱在書櫃上,如今被點醒,趕緊打開課本,重頭細讀、思索及筆記。

    很有同感,健康應是主動經營落實得來,絕非無所作為,天就掉下「健康」這東西。我們都應該全心全意致力改變自己生活習慣,接納健康平衡、完整及科學新觀念。所以要對自己飲食習慣、體型、運動養生、壓力、習氣、情緒等管理,重新檢視及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前開車,會一直開,直到故障,再進場(拖吊)修理或換零件,現在都是定期進廠保養,檢查並預測某零件將會故障,車主多會同意換新零件。這是觀念的轉變,預防勝於治療,否則車子拋錨於高速公路或荒郊野外,這事情就大條了。人體也是,以前是「治療醫學」盛行,後來興起「預防醫學」。

    雖有「預防醫學」,但無完取代「治療醫學」,兩者都有需要。作者告訴我們,「預防醫學」不僅是健康的嶄新觀念,也是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體悟,文明病日益增高趨勢,起因現代人飲食過多或不平衡,健康運動不足或不對,生活習慣、壓力、情緒管理不佳等問題,如何有效改善上述問題,就是健康的新觀念。

    為了地球和人類,以及萬物永續生存,我們必須要能「斷捨離」,不囤積、不浪費、夠用就好,使生活回歸自然,而不是忙碌於追求物質享受及擁有名牌虛榮迷失,建立精神層面的價值觀,並以身作則,影響孩子及周遭的人,讓人們回歸充滿意義、創造力以及有目的的生活。

    我非常相信作者的論點,徹底由內健康到外、身心回復平衡的療法,就是最佳療法。疾病並不是單純生理或心理的現象,所以,最好的療法,就是要深入疾病核心,而不是只治療疾病的徵兆。以前我服務單位的校醫,是退伍軍醫轉任,有次我感冒去看診,有發燒開退燒藥,有咳嗽開止咳藥,喉嚨痛再開消炎藥………,一次看診拿了一堆藥,真是要命。

    人類不只是細胞的組合體,也不僅是遺傳程式的表現,除了肉體,我們還有:智慧、思想、創造力,所以健康是要整體平衡,絕非單靠某一的矯正、更換、營養而輕易達到。必須「身、心、靈」整體和諧、主動積極,包含改善生活型態、適度運動、攝取正確營養,徹底改正心念,才能將疾病連根拔起,得到真正的健康及快樂。

    我的感想是,平時需「身、心、靈」整體和諧、主動積極的生活方式及態度,因預防勝於治療,萬一生病,也不能排除治療,但病因一定要搞清楚,除了醫到病除外,最重要真心客觀檢討,調整更健康生活方式或態度。

 

本文收錄在本館「健康與心靈成長」專欄(歡迎繼續點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1292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