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7-318. 分享「不把時間還給自己,時間永遠是別人的」
2017/12/02 08:11:41瀏覽678|回應1|推薦20


 

如果再不給自己呼吸新鮮空氣的空間與時間,生活會窒息。(老漁翁攝)

  

  這一篇是天下雜誌我讀好書,繼暢銷書《給回來的旅行者》後,介紹藍白拖最新力作《走慢點 才是快》將視野從世界回歸自己,學會了「靜」與「慢」,開啟與自我的溝通,並與讀者分享從中獲得更多的感觸及體會,在全新人生的階段,人生更自在。

  慢,不是懶惰,是一種專注,一種覺察,一種體悟; 是把時間留給自己,思考真正想要做的事。 快,不是快速,是更接近樂,快樂在當下。 孩子拿走我的自由,卻給了我更多轉動的理由。旅人追尋自由是一生志業,每段經歷都是不同速度的列車,不放棄前進才是真自由。慢,可以練習,可以學。 身為一個不斷移動、心靈總是無限奔放的旅人,藍白拖將視野從世界回歸自己,學會了「靜」與「慢」,開啟與自我的溝通 從中獲得更多的感觸及體會,邁向全新人生階段,人生更自在。

  「畢業後,我想要留點時間去體驗世界,這樣好嗎?」讀者問。

  遇到深怕不去職場就學不到東西的年輕人,我會難過與不捨,因為他們身後有我的影子。

   以前在學校,時間都交付給老師,除了寒暑假之外,時間都不是自己的;在職場工作,時間都交付給老闆,除了六日與年假,時間也都不是自己的。那時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每天都和時間搶時間,日子過得空虛,彷彿生活隨時會踩空,也曾經想休學與休業,但對自己的選擇沒信心,打消無數次念頭。

   畢業出社會後,對人生感到迷惘,不工作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於是逃入工作,把時間奉獻給職場,當一個忠心員工可以轉移焦慮,讓人安心,更不用一直被迷惘追殺。

   這種「假性安全」僅維持一陣子,日後會莫名焦慮,偶爾看著公司識別證上的照片,心想這個人是誰,在這裡做什麼,你不是想出去看看世界嗎?知道工作無力,現實生活卻無能為力,所以隱藏情緒,把破碎的自己藏入內心深處。

   心中有了破洞,被渴望看世界的光穿透,如果再不給自己呼吸新鮮空氣的空間與時間,生活會窒息。

   出走後,離開台灣時區,到了另一個新時區,所有的時間都回到自己身上,像是突然間獲得一筆意外財富,可以任意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盡情花用時間。

   可是過度沉溺在無所事事裡,反而有了「達到一生中最渴望的目標而失去目標」的矛盾感,生活變得既真實又不真實。

   在外旅行,大多待在床上或街上,有時兩眼無神望著旅舍的天花板,或在街上發呆看當地人生活,毫無人生目標或欲望,一直放空人生。

   無法確定那段荒唐日子是好是壞,但對生命有了影響,心中多了一股「慢力」,當生活恐慌時,這股力量會拉住人,避免再次失速,並且讓我重新認識職場與旅行。

   「不在職場」或「不在旅行」,看似無法成長,其實都是成長的養分,擁有學習心,向當下學習就是成長。倘若人生重來一次,我依然會選擇把時間還給自己,經歷一趟荒唐之旅。

   「我畢業後想要留點時間去體驗世界,這樣才好!」把時間留給自己去體驗荒唐人生,回來後才不怕荒唐世界。

 不把時間還給自己,時間永遠是別人的。

 

 

整理者後記謹以此篇文章,回答親友及同事,問我為什麼要提前退休的這個問題。

 

照片及整理: 翁志成2017.12.01

資料來源: 天下雜誌我讀好書2017.09.22《走慢點 才是快》

: 本文屬公益分享及推廣,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109260662

 回應文章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03 01:53
頗有同感,我也是在巔峰時期急流勇退(逢一好機緣),把時間留給自己去遊歷七大洲。以前還寫過幾篇相關的文章。至於時間,也有另一個角度的體悟:追着時間跑? http://blog.udn.com/jfeng13x/80946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