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5 10:42:29瀏覽905|回應1|推薦17 | |
記得這是讀高中(不確定是國中或高中)時國文課本裡的一篇文章,當年只覺得林覺民怎麼要寫這麼長的信,背都背不完,而同學們間最喜歡把「意映」改成同學的名字,然後大作文章一番,當時的年少輕狂怎能識得林覺民的大情大愛,倒是有了人生體會後,沒有想到卅年後重讀信中的大情大愛,竟也是淚珠隨字裡行間齊下。 百年前的革命烈士林覺民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慷慨赴義前,他煎熬寫下「與妻訣別書」,少了人生體會的人,或許認為古人寫信就是如此,情緒太多,之乎也者太多,社會的安定,常會讓人忘記了對國家民族之愛,不過如果設想自己也處於晚清的民不聊生時代,外國列強像割肉一樣一塊一塊割去自己國家的土地,現在小賊肆虐,社會媒體都要撻伐一番了,一旦眾強盜橫行,恐怕真要群起而攻之了。 難怪林覺民要說「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只是對照對國家的大愛,對妻小的小愛就只能犧牲了。 「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和國家大愛相比,兒女私情也許只是小愛,卻是至情,如果曾有與愛人分離的經驗,就能深刻體會,如果聽到對方的哭聲,再遠都會「當哭相和也」,如果曾經歷過與家人天人永隔,就會知道多麼希望真有鬼,真能在另一個世界重逢,那種永不能相見的思念與遺憾,不管時間多久,只要想起,就是會有揪心刺痛的感覺。 那天重讀至此,我哭得像淚人一樣,女兒還傻呼呼地問我「他到底寫什麼,你要哭成這樣」,在我解釋給她聽後,她也許還是不知道林覺民為何要拋妻棄子,但好像也稍稍可以理解愛國愛家的心情。 我們這一代的人,從未經歷革命、打仗、顛沛流離之苦,我們的最大痛苦是不能賺更多錢、不能爬得更高、不能更有名、不能像長得像林志玲,因此時下的文章教的不是賺錢術、就是成功術、美容術,就是現在要叫我放棄老公孩子去革命,我可能也做不到,反觀百年前像林覺民一樣廿五歲就從容赴義的人,卻絲毫不少。 建國百年了,倒不是讀了與妻訣別書的人都該投身革命黨,而且如今的革命定義已與以前大不相同,只是小小如我,也被「意映卿卿如晤」的真情感動,而突然在追求名利之際停了下來,重新思考做為人的價值,也許林覺民只是百年革命的過場人物,但是大情大愛的字字句句,一出場,就永遠不會被忘記。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