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末日來臨時,你會在哪裡?
2010/04/15 09:14:01瀏覽5188|回應13|推薦28

地震頻傳,氣候又忽冷忽熱,說真的,實在頗有幾分末日的氣氛,電視裡甚至還有青海地震非偶發的討論,一時之間,好像我們必須要面對突如其來的末日一般,我常想,如果真有末日,我會在哪裡?又會和誰在一起?

記得在上個世紀末時,也曾有末日的預言,當時的末日據說是1999年,那年我還在讀高中,市面就有許多預言1999年是末日的書籍,引起熱烈討論,不過末日並沒有來臨,倒是有九二一大地震等災難的來臨。

如今末日預言又來了,先是馬雅人曆書只記載到2012年,於是有了2012的電影,最近地震又特別多,各地都傳出氣候異常的現象,讓人不禁又要問「真的末日又要來了嗎」?

有人說,在末日的預言裡,我們都沒有想過,台灣也在其中,其實早在2008年,作家郭漢辰的長篇小說「記憶之都」就預言,台北城將於2053年遭洪水淹沒,淡水會被水圍攻、捷運會完全困在水裡,這在當時作家下筆時,完全只是杜撰的情節,如今對照氣候變遷的氛圍,好像小說的情節就要成真一般。 

「記憶之都」的故事描述男主角在墾丁海邊拾獲自己的記憶晶片,得知台北城於2053年即將被淹沒,後來政府雖然極力要從晶片中獲取資料重建台北城,但是沒有人能阻止台北城被淹沒的預言。

過去曾經擔任記者的郭漢辰,曾經在屏東跑過十多年新聞的他,多次採訪颱風、豪雨等新聞,親眼目睹過路斷、橋斷等天災的威力,他說,以前跑颱風新聞的時候,每一次都有向末日走去的感受,如今感受更深,好像如果我們不再及時做些什麼,那一天似乎真的會來臨。

小說雖然是小說家的想像,但是對照現實的狀況,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最近引起討論的紀錄片「正負二度C」,學生看完了,個個沈著臉,妹妹形容她的五歲小女兒看完後說「媽媽,我想去自殺」,因為不想被淹在水裡;再對照小說「記憶之都」,男主角的太太就是搭捷運時,被洪水淹死,即使早已從記憶晶片中獲悉未來的結果,都無法挽回。

現在的我們,不是正處在預言裡嗎?2010年以來,世界各地紛紛傳出了七級以上的地震,前兩天的青海玉樹地震,還是中國三江的源頭,如果像電影2012年的大地震來了、明天過後裡的洪水來了,我會在哪裡?你又會在哪裡?

可能那不僅僅是少開燈、少製造垃圾等節能減碳的小小行動而已,可能我們也得思考我們的人生態度,記憶之都的男主角在最後的一刻,是在家裡重新回顧記憶晶片毀城的片段,而現實中的我們呢?

我想在那一天還沒有來臨前,多愛我們的世界一點,我想在那一天還沒有來臨前,多愛我們身邊的人一點,我想在那一天還沒有來臨前,多完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我想,要是可以多延長一點活著的時間,多和愛的人在一起,什麼我都願意…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123&aid=3944648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luke koolhead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it makes no difference.
2010/04/21 08:06

末日來臨時,你會在哪裡?

does it really matter...?


rt88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4/20 12:34
個人覺得學術界應該嚴謹的探討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的影響層面和程度,而不是將所有的一切天災都歸咎於人類的破壞!否則除了造成無謂的恐慌和圖利少數財團、政客外,對目前的困境並無助益!今年地震頻仍,很多科學家在毫無嚴謹的科學證據下,並開始勾勒關係圖,由人類活動造成的暖化開始,最後竟能關聯上這幾場大地震!最近冰島火山爆發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每天達30萬公噸,估計是歐洲一個中小型國家的排碳量,在遠古時期天天都有比這個大好幾倍的火山到處噴發,估計排碳量應該是今天人類文明的好幾倍吧?人類活動的確對地球生態造成很大的破壞,要嚴格限制人類對地球的開發,但我們應該就事論事避免造成無謂的恐慌。但如說是造成人類立即性毀滅的災難,相信一顆天外飛來的大隕石可能性比較大......

王僧劍的頑石集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個問題,很有深度
2010/04/16 14:08

我想,可能會在怡紅院,抱著小翠花,愛到死吧!

不然就在金錢豹,把最後一毛錢花完。



看事情
要看發生的事
2010/04/15 14:56
看一件事
不是看提出的數據上升2度以後可能之結果
然後再爭論那個結果數據錯誤
有沒有暖化

就看一些***島國土地一直被淹沒***就知道了

還用科學家提數據嗎
見末知未
別在欺騙自己地球沒事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看影片
2010/04/15 13:46

http://www.kcrg.com/blog/weatherwatercoole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末日來了
2010/04/15 13:39

大流星剛剛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墜落爆炸

http://www.spaceweather.com/submissions/large_image_popup.php?image_name=Peter-Pokrandt-22_16_53.trig00_1271307234.jpg


正常細胞
人類是地球最大的病毒
2010/04/15 13:38

人類到處砍樹、破壞雨林,上億台的車每天排放幾千噸的毒氣,更不用提黑心的石化企業的污染程度,最麻煩的是它一直在擴大,你有沒有覺得像你體內的癌細胞。

而癌細胞跟正常細胞間的差異,就在觀念,假如人類願意種樹、照顧雨林,至少地球氧氣會比較多點,你我身體會比較好。


預設無名
我反對一種把事情簡單化的態度
2010/04/15 13:29
你這篇文章很有意思。
至少向前踏了一步,想到了很多人不敢想的東西

我反對一種把事情簡單化的態度
也就是,認為地球暖化,或是當做騙局
這樣想都太簡單了

現在明明就是氣候+地殼變動劇烈
天子一下子很冷一下子很熱
地殼變得十分不安定
連專家不太敢說這是正常能量釋放了

這確讓人恐慌
沒有一個方向,會讓人無所適從
如果是暖化,還可以騙騙人說節能減碳做環保
但是氣候變化劇烈,人類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人類希望的是,明天太陽繼續升起來,一切如同昨天往常
人類冀望的是正常和平的日子
所以會假裝看不見這十年天氣地殼變化劇烈
看不見像這樣的數據:http://ppt.cc/gJxL

但也不是完全就絕望了
至少,想想身邊的人,多關心身邊的人
如果世界末日來,他們在哪裡,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就算沒有世界末日,關懷代替冷漠總是一件好事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們這代人
2010/04/15 13:19
必須拿出良心 好好思考環境 氣候 及能源問題
不能坐以待斃
才能不愧對為來子孫!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作為教材的話影片應該更嚴謹些
2010/04/15 13:11

我個人是支持環保的議題啦

但是影片有非常多的錯誤

錯誤的「真相」。「臺灣人口密度世界第二高」是該片所提臺灣必需面對的幾大真相之一, 查國際人口資料就知並非如此(http://www.prb.org), 2009年中人口密度排名在臺灣前面的依序為: 摩納哥, 澳門, 新加坡, 香港, 巴林, 馬爾他, 孟加拉, 馬爾地夫, Channel Islands, 巴貝多, 巴勒斯坦等十一地; 超過一百萬人口的也有新加坡, 香港, 巴林, 孟加拉, 巴勒斯坦不只一處呀。 「臺灣土地侵蝕率每年2%」是該片所提另一真相; 依此推論, 五十年不到臺灣就會侵蝕殆盡, 那四百年歷史, 原住民更可追溯兩三千年又是怎麼回事?

科學上的錯誤: 第五段5:49, ‘如果北極冰融, 海平面上升…”, 應該是南極冰融非北極, 北極海的冰消失會影響太陽入射光由反射變吸收(註3) , 海平面高度不會改變 – 違反阿基米得原理。 第三段(4:10)述說氣候變遷的成因時, 二氧化碳、甲烷與氧化亞氮以相同尺度表示(0-1800ppb); 實際上三個氣體2005年大氣濃度分別為379ppm, 1.77ppm及319ppb, 只有甲烷的表示正確, 其他兩項錯誤。 該片若是教材, 老師該怎麼教?

重要訴求缺乏根據。 近兩年中央氣象局都因為預測降雨不準受高層責難; 氣象預報是根據過去的觀測、瞭解的理論來推測未來可能情境; 但無法像物理、化學等科學可以重複實驗以修正理論; 影響天氣變化的氣象參數太多: 氣壓、溫度、溼度、地形、海溫、風速、風向… 降水已經是最後的結果。 預測氣候改變如何影響降雨更加困難, 目前全球各國氣候模式尚無法正確估計可能的改變, 該片所述“臺灣氣溫上升攝氏一度, 降雨增加100%”, 實在過於武斷。

 1  地球曾在漫長的幾十億年間 冰河期> 暖化> 再冰河期 這存在的微妙關係不是人類怎樣努力就可以改變的  你說地球暖化了 2010年地球就給你直到四月還大雪紛飛  還有人斷言小冰河期要來臨了

2  所謂海拔高度就是該地點垂直距離海面的高度 這是很基本的常識  海平面上升2公尺  現存海拔2公尺以下的地沉沒  怎可能會搞的整個台灣淹掉3分之1  

3 2012年是馬雅人某個年曆記載到2012冬至那天12月23日他們好像是用火星還是金星曆 之後沒再記錄  應該只是他想休息一下 或是覺得夠了  也並沒說那天是世界末日吧

就如同太空總署的科學家說 他桌上的月曆是到2010年12月31日 那並不代表是世界末日

吧 只是這本就這樣記載呀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