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2/31 07:29:41瀏覽4492|回應3|推薦2 | |
如果有接觸中文軍事雜誌的朋友,可以發現到這幾年陳列在書店的雜誌數量有增多的趨勢。除了台灣本地出版的以外,還有來自加拿大的漢和,以及大陸的突襲和戰場的繁體版。對於有訂購對岸簡體出版品的朋友來說,可以選擇的對象就更多了。 台灣的出版市場並不大,看書的人也不算多,而且冷門的題材的出版品的銷售量就更是小的多。譬如說過去的八卦週刊一次可以印刷40萬本,天下多年前有到3萬本的紀錄,軍事雜誌能夠有一期超過萬本就可以放鞭炮了。在這種型態的市場下,要支撐多本軍時雜誌的生存是相當的不容易。 對於突襲和戰場這兩本取自對岸的雜誌來說,他們的發行成本低很多,而且許多圖片的使用權利金也不需要他們直接支付,厚厚的一本黑白印刷雖然沒有彩色銅板紙光纖亮麗,但是看起來就是內容比較豐富的樣子。 新的兩本雜誌,軍事連線一度難以繼續下去,亞太防務則是有老經驗的編輯廣泛的邀稿來搶傳統的市場,而資格最老的兩本呢? 尖端科技的轉換算是比較讓人唏噓的。台灣第一本本土發行的軍事雜誌,曾經是相當受到歡迎,並且一度是兩家唯一的雜誌,這幾年和老對手全球防衛類似,縮減單篇文章的篇幅,改換題材,希望吸引更多的讀者,可惜景氣不好加上讀者的變化,現在尖端科技還得要引用青年日報的文章,對於一本軍事專業雜誌來講,應該是輸出文章到青年日報吧,如此一來,如何吸引讀者呢? 全球防衛雖然沒有這種轉變,可是最近數年的編排以及文章的內容的篩選有不少令人不解之處。經常性的發生文章與圖片的排版錯誤,或者是有部分文字漏失的狀況,儘管作者和讀者都有提出意見,改善的狀況不是很明顯,這種問題過去幾乎是非常罕見的。從一些朋友以及網路上可見的反應來看,近年來因為單篇文章的篇幅限制,有深度的文章比較難以大篇幅來發表,而一些文章的論調或者是深度還有改善的空間。其中還可能有編輯自稱對某位作者邀稿受到拒絕,但是該作者從未收到邀請的狀況。 在下曾經參與過一些出版活動,也長時間閱讀過這些軍事雜誌,現在網路資訊相當活躍,而且更新的速度是以小時在計算,以月刊發行的雜誌想要作出市場區隔,困難度是蠻高的,但是看到老牌軍事雜誌再品質上的凋零,難道說老兵真的難以為繼嗎?希望未來的發展是更正面的,也讓國內喜好這方面的讀者有更多接觸國際資訊的管道。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