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5/10 12:31:49瀏覽3599|回應3|推薦2 | |
前陣子傳出史蒂芬史匹柏將找莎莉菲爾德扮演林肯夫人,與英國男星丹尼爾戴路易斯合飾夫妻,周遭網友反應可用「哀聲四起」來形容,「演丹尼爾的媽比較適合吧!」是大致的心聲。後來,我去 Google 搜尋了林肯夫人照片,恍然史匹柏何以敢大膽啟用十多年來大銀幕未有亮眼表現的莎莉來演林肯夫人——兩人長得實在太像了! 所以想寫這篇文章,回顧一下這位猛力派的翹楚。莎莉菲爾德分別於 1979 、 1984 年拿下兩座奧斯卡影后,可謂風光一時,但以現今角度而言,她那種用力的演技風格,在 80 年代發揮的啟發性並不大,可以說好吞好排泄,當下就消耗完盡,不若同期西西史派克、潔西卡蘭芝……等女星,用更輕的力氣,所刻劃下的印跡。 79 年《 諾瑪蕊 》是水到渠成的一次封后,當年她與票房巨星畢雷諾斯相戀,合演賣座片《 追追追 》後,再洗盡鉛華,以英雄式藍領角色衝上奧斯卡女主角寶座,是令人難以抗拒的結果。 相對,我個人對她 1984 年再登奧斯卡影后的《 心田深處 》就抱有一定程度的反感,首先,導演勞勃班頓繼催淚經典《 克拉瑪對克拉瑪 》,再推出母愛版家庭糾葛片,這條懷舊風和前作一比,擠壓痕跡昭然若揭……就這來講,該條「痕」,納入女主角 莎莉菲爾德的表演風格來討論,會較為明朗。 其實 莎莉菲爾德早年發跡電視圈,誇張、討喜的演法,奠立了一定程度的感染力,來到《 心田深處 》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的鄉村主婦角色,莎莉詮釋大家從教科書或故事讀本裡所認知的二手形象,大抵決定了角色的奇觀性質。於是每場戲,都不難窺見莎莉菲爾德策略性放大了角色的童話輪廓,當女主角穿梭劇中所有人物、與之建立關聯,莎莉眉宇、眼神所展現的「壓過其他角色」的野心,也一覽無遺。 《 心田深處 》 本就不是具備強烈寫實企圖的電影,片尾尤其明顯。莎莉菲爾德游刃有餘的演出,的確成功的左右了電影基調,然而,回到一個獲奧斯卡肯定 ( 尤其她又是二度奪獎 ) 的高標來討論,《 心田深處 》 塊面式、大規模推移的演出,一再提高聲音分貝來提醒觀眾:劇情已來到轉折點,的確枉顧角色的細緻面。到頭來,顯現得最鮮明的,不是演員對角色的關懷與同情,而是駕馭角色的野心。 相較下,當年奧斯卡影后入圍者中,潔西卡蘭芝在《 家園 》中的同型演出,就是全然不同的風貌,因一則新聞而一手促成《 家園 》攝製的她,對角色的理解與體會,則是《 心田深處 》莎莉菲爾德較欠缺的……說穿了,莎莉演得雖滿,但缺了哪塊,你就是挑得出來,尤其片尾女主角因三 K 黨圍剿而不得不與好友分離,莎莉耍秀性質的七情六慾,沒把戲演壞,但壓根兒感動不了觀眾,反觀 《 家園 》片尾潔西卡蘭芝聲嘶力竭的演出,就格外動人。 猛力派演技,優點是立竿見影,奧斯卡也很吃這套,所以近代影迷一再無奈迎接珍芳達、希拉蕊史汪這些過譽的奧斯卡 Double 后。近年在電視圈找回第二春的 莎莉菲爾德,老實說戲路的確更適合用以炒熱常態影集的火溫……這回演出史上最暴怒的美國第一夫人,與英國演技男星丹尼爾戴路易斯同場飆戲,誰勝誰負言之過早。也或許,光幕前幕後堅強卡司所引起的矚目,我們便能確定,電影已拿下了第一勝。其餘,就看猛力派影后的造化了。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