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4 21:16:48瀏覽176|回應0|推薦0 | |
社論-總統應了解12年國教重要性 八月廿八、廿九日兩天,台灣召開了兩天的「全國教育會議」。據報載,約九百人參與這次盛會,而會議也做成了十大項、廿八小項建議,內容包山包海,上自大學下至幼教,前起師培後迄學制,編篡起來大概又是四、五百頁的結論書。支出數百萬經費、花了兩天時間、動員數百人參與、彙整出沒有人要讀的雜亂意見,除了淪為「大拜拜」之譏外,也凸顯出當前教育主事者對於教育問題根本欠缺方向感。日前趙少康先生說,八成閣員需要撤換,文教首長大概非屬例外。 最諷刺的是,對於明顯重要、最受各界關注的議題,諸如大專院校的退場與國中升高中的學制方式等,卻稀釋在十大項建議之中,而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全國教育會議的十大項結論包括現代公民、教育體制、全民運動、升學制度、高等教育、多元文化、師資培育、知識經濟、兩岸國際、終身學習,其中一大串都是沒有什麼意見衝突的、口說無憑貴在執行的、永遠都有改善空間的,有沒有結論意義並不大。這些雜沓議題不是不能談,但絕對犯不著召開九百多人的會議來談。 相對而言,真正有遠見、有視野、有開創性的議題,難免都有枝節意見歧議。主政者因為小歧異而不敢對人民給予承諾,卻對沒有爭議的瑣碎方向慷慨陳述,這就是教育會議令人悲哀之處。 如果要在這次會議大小廿八項決議中挑出對人民生活影響最大、對台灣未來改變最深遠的一項,無非就是十二年國教。全國教育會議結論說,該議題要召開跨部會研商小組,將來再宣布實施期程;這真是非常令人錯愕的結論。遠的不談,三年半前在蘇貞昌做行政院長、林萬億任文教政委時,就曾經浩浩蕩蕩宣布推動十二年國教。當時,行政院也研擬宣布過相關的配套與期程。雖然蘇貞昌下台了、政黨輪替了,但不是說政府施政是延續的嗎?為什麼堂堂行政院院會通過的案子,可以說停就停呢?馬政府在把十二年國教期程宣布往後拖兩年之際,是否也該對外說明,以前的方案究竟有什麼不對,有什麼不好呢?如果每一次行政院改組,就要將教改方案重起爐灶,那麼我們究竟要改還是不要改呢? 真正了解教育的有識之士都了解;要推十二年國教的最大理由,就是要解決國中升高中虛耗式競爭的瓶頸。國中、國小學生所學習的內容,都是非常基本的通識,是基礎公民教育的內涵,其目的是要培育孩子們健康、包容、多元的理解。 公民教育是現代國民的基礎,在概念上原本就沒有「公民基本智識哪個孩子優、哪個孩子劣」的分殊必要。一旦要在這不該分殊的十五歲階段以基測或採計學校成績的方式強行分流篩選,就會促使學童們反覆記誦練習那些「基本」知識。其結果,當然就是思考的僵化、補習的盛行、智育一元的突出、群育美育的抑制。這些後遺症難以一一名狀,卻絕對會顯現在孩子們長大後的種種表現。提早分流不但傷害社會的和諧、也不利於國家的發展。在競爭的社會,沒有人反對分流;但是在現代人本的理念之下,卻沒有人贊成對未成熟的十五歲孩子依據基礎通識濫行分流。 全世界所有人均國民所得近兩萬美元的國家,沒有一國像台灣這樣,還在國中升高中階段做大規模篩選的。我們建議馬總統花些時間,與真正了解核心教育問題的專家談一談,聽一聽他們的簡報,從概念上確實掌握當前中學教育的關鍵問題,如此才能把握推動十二年國教的重要性。至於教育部所提現有高中職不平等的問題、少數明星高中招生的問題、所需教育經費的問題,相對而言都不嚴重,而且是執行重於理念、起步重於規畫、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能因噎廢食,做為拖延十二年國教的藉口。 總之,十二年國教台灣早就該做了,早可以規畫了,三年前就提出期程了。現在的政府不做,只因為領導者還沒有真正了解十二年國教的重要性。體制內的會議總是會得出合乎長官意旨的結論;所以問題的關鍵是;馬總統對十二年國教的理解究竟是什麼?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