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6 15:36:32瀏覽119|回應0|推薦0 | |
2011/09/16 | 巴曙松美國國債信評等級調降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特別是歐債危機已顯著衝擊全球經濟復甦,讓全球經濟進入「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增。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確應對,便成了中國宏觀政策選擇需要超前性、預警性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二次探底」的經濟環境下,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新一輪出口增長減速,並導致GDP減速。但即使全球經濟「二次探底」,中國當前面臨的形勢與2008年金融危機相比,也不盡相同,因此應對政策及重點也會不同。 不再推出刺激計畫 首先,當前中國對外依存度比起次貸危機,已明顯下降。從出口對 GDP的貢獻來看,2007及2008兩年中,出口對GDP的貢獻相當高,分別達到2.6%和1.4%,因此在08年次貸危機後,中國經濟受外需迅速回落的影響非常大,這直接決定了以啟動4兆元(人民幣,下同)基礎設施建設為代表的政府需求,來應對外部需求下滑的衝擊。目前資料顯示,2011年第1季出口同樣是下拉經濟0.7%,且外部經濟正經歷一個疲弱的增長階段,因此即使外需下降,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不會像200 8年底那麼大,中國政府也不可能再推出類似4兆元的刺激計畫。 其次,中國經濟的轉型,也為應對外部經濟環境的可能惡化,以及可能出現的二次探底提供支援。與外需部門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貨幣升值以及外部市場動盪等多重衝擊相比,中國內部需求,特別是消費增長趨勢強勁,同時從區域經濟增長結構看,一方面表現為沿海發達地區增速明顯回落,另一方面表現在中西部地區增速明顯上升,從 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大陸各省市經濟增速來看,排名前10位除天津外,基本都是中西部地區,而京滬浙蘇等排名較後。 第三,房地產各項資料在本次房地產調控過程中,較為強勁,對經濟增長未有顯著衝擊。到目前為止,銷售開工各方面包括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相比2010年持平甚至略有增加,2011年上半年的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5億2037.12萬平方米,比2010年同期的4億5818.61萬平方米略有增長。而08年底,房地產迅速進入冰凍期,各方面指標陡降,因而對經濟增長形成顯著衝擊。 在「二次探底」趨勢下,中國宏觀政策的應對力度將更加溫和,且更強調推動經濟轉型和擴大內需,將由投資主導的增長轉為「消費、服務、創新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 從中國的投資構成看,包括基礎設施、房地產、製造業等,這幾方面的投資分別占投資總量1∕4。如果外部經濟走向「二次探底」,即使推出應對措施,也很難再出現2008年底大規模的「鐵(路)、公(路)、基(礎建設)」建設,一方面,由前兩年4兆元所帶動的大規模投資項目尚在建設中,其所帶來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也引起擔憂;另一方面,短期內很難找到如同前幾年有實際需求的優質投資項目,可見傳統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性會明顯降低,轉以保障民生和推動消費為主的投資,例如推動城市化品質的升級。 從投資消費求平衡 製造業的投資目前仍強勢,主要動力來自產業轉移及勞動力成本提高帶來的資本勞動替代。從推動經濟轉型的角度看,可以考慮如何通過稅收政策來加快產業升級。可以預見,無論外部經濟是否會走向「二次探底」,中國的宏觀政策始終會強調從投資和消費中尋求平衡,以保障民生和推動消費為主軸,輔以適度規模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從經濟增長的趨勢看,外部經濟有可能走向「二次探底」,內部經濟也出現了一些結構性變化,特別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人口結構出現重大變化,這使得中國應當有條件在外部衝擊下,適當降低經濟增長的政策目標。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研究者之所以高度關注經濟增長速度,重點在於關注經濟增長所帶動的就業,然而目前中國勞動力供需關係已發生變化,為保就業而大規模刺激經濟增長的必要性降低。因此,在宏觀政策的目標中,主要是保持相對平穩增長,避免出現大規模短期經濟波動,除此之外,面臨外部衝擊時,適度調低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也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為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