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9/02 15:38:11瀏覽187|回應0|推薦3 | |
2011/09/02 | 林建甫最近歐債出問題,美國債信被降級,歐美股市相繼大跌,全球經濟環境不佳下,一般人可能揣測中國會不會尋求突破,從而放鬆土地和樓市調控?從最近的形勢來看,答案是不會。 調控房價不手軟 首先是,7月底時,溫家寶主持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土地管理,首次提出「加強和改善土地調控」。而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問題研究進行集體學習時,總書記胡錦濤連用2 個「最嚴格」、3個「嚴格」來強調土地管理制度的準則。儘管需要進行的工作內容,與以往相比並無差別,但卻是首次提出用「最嚴格」制度管理土地。 而在去年「新國十條」,今年「新國八條」兩輪樓市新政頒布之後,大陸一線城市、省會城市以及計畫單列市等大部分地區均已執行限購令的政策。但如今隨著買氣由一線城市轉向二三線城市,限購令即將啟動第二次升級。而此次升級,較之以往態度更為堅決,而且措施也趨於細緻化。 根據大陸《中國證券報》報導,大陸政府將在8月底前擴大限購令實施範圍,增加大約30個城市。大陸住建部近日公布列入新增限購城市名單的5項標準,包括房價增幅較高、漲幅已超過或接近全年房價控制目標及成交量同比增幅較高等。並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報轄區內各城市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情況。據此或將有30至35個二三線城市加入限購。 課房產稅才有效 由此可見,為調控土地資源及房價,大陸官方打房政策至今毫不手軟,一波接一波,意在鞏固樓市調控成果。大陸政府做事的決心,上而下的貫徹命令可見一斑。 早先的政策像提高自備款成數、提高貸款成本等,都有增加買者成本的思維,要買者慎行。然而最近的政策則是直接切斷其需求。限購政策,根本就是讓想買的人買不到。從房價過高的城市(新國八條中的24個城市)居民已有兩套房子的不得再購房,而非城市居民已擁有一套房的不得再購房。最嚴厲是北京市。北京市甚至對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北京市有效暫住證和連續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的非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則暫停向其售房。 與北京去年頒布的限購措施相比,新的限購方案更嚴格,一是對多次購房、不符合條件的非本地戶籍居民購房,由限貸升級為限售;二是由不考慮家庭住房存量,到存量、增量全面限制。 然而限購政策是違背市場機能的自由意志。限購會減少需求,房價是應該下跌。但是如果預期未來房價還是會漲,價格跌就不下來。而且潛在剛性的買氣依然很旺下,找到機會還會反彈。 打房,其實最有效的政策還是房產稅,就是課房地產的持有成本。仿先進國家一年課個實價的2%至3%,甚至房地越多,再累進。養地囤房的暴利就不再,投資房地產不合算,土地房屋就會釋出,價格就會下跌。而且這是自由意志選擇的結果。 目前在上海、重慶試點的房產稅,稅率太低,所以難收成效。因此很多人以為房產稅無效。這是看不清楚問題本質。考量市場經濟法則及讓人民自由的選擇,房產稅才是治本之策。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基金會財政金融組召集人)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