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1 16:07:23瀏覽136|回應0|推薦1 | |
2011/09/01 | 旺報北非與中東發生民主革命浪潮之後,中國在當地日益擴大的經濟利益,即不斷受到衝擊,今年2月利比亞爆發內戰,再次考驗北京傳統的「袖手」外交政策。以往的經驗顯示,北京對國際重大衝突的回應,通常不如歐美國家積極,利比亞動亂就反映出中國的被動角色。利比亞情勢上周出現戲劇性的變化,聯合國為此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國際社會協助利比亞重建等事宜。中國這次超乎尋常且迅速表態支持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目的固然為確保中資企業在該國的既得利益,卻也是一次靈活的外交手腕。中國雖尚未正式外交承認「國家過渡委員會」,但政治現實已促使北京公開要求聯合國出面領導利比亞的重建。 中國在利比亞的投資利益並不易精準計算,但為數必然可觀。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中資企業在利比亞約有50個投資項目,投資總金額高達188億美元,近年來中方在利比亞的承包工程金額,也多達13 0餘億美元。或許為了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北京今年5月底突然公開表示願意和利比亞反對派進行接觸。在外界看來,北京此舉似已違背了傳統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原則。 利比亞爆發內戰之初,中國身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原本可以名正言順地扮演中介角色,先設法促成交戰各方停火,繼而推動聯合國部隊執行維和任務。不過,北京受制於「韜光養晦,不強出頭」的既定原則,因而未能掌握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先機,間接增高了海外中資企業的政治風險。最近國際媒體報導,利比亞反抗軍內部已出現反對與中國繼續進行石油合作的雜音,歸究其因或在於,中國在利比亞內戰期間對反抗軍的支持遠不如法美英義等國。 近幾個月來隨著利比亞情勢變化,中國其實已逐步調整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態度。6月間,北京外交部一方面殷勤接待來訪的利比亞外長歐百帝,順勢呼籲交戰雙方立即停火;另一方面又邀請利比亞反抗軍領袖吉布瑞勒訪問北京,公開承認利比亞反對派為「重要政治勢力」。 8月初,外長楊潔箎再公開聲稱視利比亞反抗軍為「重要對話夥伴」,接著發布「中國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希望利比亞政權平穩過渡」的聲明,說明北京正試圖建立一種既符合不干涉他國內政,又能藉著某種被動方式從交戰雙方獲取自身最大利益的外交行為模式。 中國以往的外交行為,確不曾有過與他國反政府組織建立密切關係的實例。這次北京外交改為主動出擊,即使不意味中國外交政策已出現質變,也可以將其詮釋為中國外交手段已更趨於彈性。中國未來如果想確保「(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成果,進一步展現國際大國風範,甚至積極協助飽受戰爭創傷的利比亞恢復穩定,可能要先思考適度修正「袖手外交」。 法國總統沙柯吉最近前往太平洋法屬新克里多尼亞島途中,突然短暫造訪北京,其目的是為當面邀請胡錦濤出席9月初為援助利比亞新局而召開的巴黎峰會。該會議除了將討論利比亞政權移轉、人道援助及解除格達費政權被凍結的海外資產等議題,經濟重建將成為中國扭轉形象的機會。 利比亞目前的情勢依然很混亂,「國家過渡委員會」難免將遭遇經濟重建的棘手問題,未來組成的新政府也必然因缺乏治國經驗,短期內需要引進大量的國際資金與人才。格達費統治期間,利比亞曾受西方國家長期的經濟制裁,主要城市間缺乏公路網連接,港口、醫院、道路或學校等基礎建設也相當落後,尤其歷經半年的戰火摧殘,亟需國際社會的奧援。 根據「國家過渡委員會」的評估,利比亞未來5年至少需要1千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資金。反抗軍領袖吉布瑞勒6月間訪問北京時,就曾期盼中國能夠提供援助,薩科齊總統邀請胡錦濤參與巴黎峰會,也是希望中方能善盡大國責任。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從銀行貸款,整體營運至勞務輸出,形成獨特的投資模式,可能承擔的政治風險當然亦高,利比亞內戰的經驗足以讓北京重新思考不干涉的外交策略;換言之,非洲既已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戰略標的,北非與中東的民主運動風潮又是大勢所趨,未來幾乎可以預期,中資企業在該區將面臨來自更多西方企業的競爭壓力。 西方國家長期對利比亞政局的著力很深,日後的影響也不會小,相對中資企業在該國的既得利益,難保不受波及。為因應後利比亞的情勢變化,北京有必要重新界定不干涉主義的內涵。積極參與利比亞的經濟重建工程,主動扮演衝突各方的協調角色,或為中國善盡國際責任並提升正面國際形象的機會,更是確保海外投資利益的最佳途徑。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