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2 18:41:58瀏覽119|回應0|推薦0 | |
中國大陸新疆發生第1型野生小兒麻痺症(WPV1)境外移入疫情,累計報告4例病例(和田市2例,洛埔縣、于田縣各1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台灣雖已列為小兒麻痺症根除地區,但仍有境外移入風險,若前往小兒麻痺症流行區城,應提前接種疫苗。 此次新疆發生的小兒痲痺症境外移入個案,年齡介於4個月至2歲間,今年7月3日到19日發病。目前已有2人出院,另2人仍住院治療,無生命危險。經世界衛生組織(WHO)實驗室基因序列分析,確認此第1型野生病毒(WPV1)與造成鄰近巴基斯坦2010年小兒麻痺症疫情病毒株同源性達99%,判定病毒由巴基斯坦输入。 疾管局強調,因有超過95%以上感染到小兒麻痺病毒的人為不明顯(inapparent)或無症狀(asymptomatic)感染,只要感染者持續排放病毒就可能造成傳染。欲前往小兒麻痺症流行地區民眾,應確定完成疫苗接種,保持正確洗手的衛生習慣,以避免感染。 WHO自1998年推動全球根除小兒麻痺計畫,目前仍有四個國家(阿富汗、印度、奈及利亞以及巴基斯坦)仍常見小兒麻痺病毒野生株地方流行,並在過去數年間,將病毒傳至他國家,進而造成該國國內流行疫情,如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等。WHO於2000年10月29日發布西太平洋地區為小兒麻痺症根除地區,臺灣地區雖自1982年後已根除野生型小兒麻痺症,但仍有境外移入病例引發疫情的風險。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小兒麻痺症根除計劃Global Polio Eradication最新統計,今年截至8/24止全球共累計333例小兒麻痺症,以查德(100例)最多,剛果民主共和國(75例)、巴基斯坦(72例)、象牙海岸(31例)次之。 小兒麻痺症是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主要為糞口途徑傳染,好發於溫帶地區,常發生在夏季及早秋,在熱帶國家則易發於雨季。潛伏期通常7-14天,有可能3-35天,人類是唯一的傳染窩。臺灣地區雖已根除小兒麻痺症,但全球仍有少數國家仍存在野生型的小兒麻痺病毒;疾管局呼籲欲前往小兒麻痺症流行地區民眾,應確定完成疫苗接種,並保持正確洗手的衛生習慣,以避免感染。疾管局特別提醒家長,應於幼兒出生滿二、四、六、十八個月及國小一年級按時完成五劑小兒麻痺疫苗接種。 感控組關心您!!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