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類風濕性關節炎:
2010/03/13 00:06:59瀏覽1509|回應0|推薦1

類風濕性關節炎:

過去、現在與未來

台大醫院內科部、台大醫學院免疫所/許秉寧醫師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怎麼一回事?

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果沒有將發炎控制下來,會關節腫脹,逐漸發展下去,可造成關節的破壞變形。手指將會向手掌外側偏移,加上指間關節變形,側面看起來,呈現天鵝頸狀的變形。

這樣的關節發炎腫脹,裡面不是只有水而已,還有發炎組織,組織不斷的長大,會侵入、破壞關節。嚴重的時候即使開刀也不可能將所有關節發炎的組織都拿掉,這就是患者擔心的原因所在。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是身體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因而攻擊自己的關節組織。

它會造成關節漸進性功能喪失,甚至影響患者存活的時間。剛剛發病的時候,可能只是早上起來,手指關節有些僵硬,稱作「晨僵」,但是並不嚴重,所以很容易被疏忽;隨著病情進展,關節會逐漸腫脹、破壞進而變形,甚至殘廢。

發病頭一兩年是治療關鍵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有八成可能會在十至十二年內出現關節破壞或變形,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得以倖免。在發病的前六年關節破壞進展最快,其中第一、兩年對於關節功能的影響最為顯著。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目標有三:一是減輕疼痛以及減低發炎;二是恢復日常生活機能;三是終止疾病繼續進行,同時防止關節破壞變形。

治療的方法除了休息之外,運動跟復健也很重要。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常常因為關節疼痛而害怕運動,但是不運動關節容易僵硬;動多動少要怎樣拿捏,是有一定的方法,應該請教專業醫生的意見。

抗關節炎藥物的使用

除了休息、運動與復健之外,接下來要關心的就是抗關節炎藥物的使用。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方面,主要以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物(就是治療關節痛的藥)為主。急性期醫生常會開給病人皮質類固醇的藥,這是很好的消炎止痛藥。可是這兩類藥物都有傷腸胃、增加肝腎負擔的副作用。

目前已有許多新的抗發炎藥物研發出來,不僅更具消炎功效,對於腸胃道的副作用也大為降低,不過類固醇跟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物雖可以止痛、消炎、解熱,卻不能阻止關節的破壞與變形。

要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炎與變形,必須藉助「修改疾病病程抗風濕藥物(醫學上稱為DMARD)」,或者是免疫治療藥物及生物製劑。另外有一種病程修改藥物,就是Methotrexate(簡稱MTX),這是一種化療用藥,它的使用劑量很低,跟真正化療不能相比,只是用來做免疫調節劑。另一個新發展出來的Leflunomide,也是化療類的藥物,也很常用。這些化療類藥物效果比傳統DMARD藥物好。

生物製劑的出現,讓治療現曙光

生物製劑在國外有很多種,研發時間大概十多年,真正台灣上市只有五年多。針對腫瘤壞死因子的Enbrel(恩博)和Humira(復邁)都屬於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是由細胞生產,跟藥物由化學結構產製有所不同,因此價格昂貴。但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賬發炎的控制,及遏止關節破壞具有迅速而顯著的效果。

除了對抗腫瘤壞死因子的Enbrel(恩博)和Humira(復邁)兩種生物製劑之外,目前市面上還有莫須瘤(Rituximab)以及許多正在臨床試驗中的新一代生物製劑正等待進入台灣。

生物製劑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腫脹發炎控制,及遏止關節破壞具有迅速而顯著的效果。經由注射,可以說是效果立見,且不傷肝腎。唯一的缺點是費用較高,健保雖有給付,但是需經過嚴格審核。

(摘錄自《健康世界》399期 2009年3月號)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84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