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的大學」已成了亞洲各國所努力的目標。「亞洲的世紀」到來的同時,也宣告了亞洲進入了研究競爭的時代。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勝出,科技的發展顯然是不可或缺的;而向日本急起直追的各國,為爭取世界級的優秀學者而展開激烈的人才爭奪戰。
韓國的梨花女子大學於09年3月,新設立了太空研究所,特地禮聘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George Smoot教授擔任所長。韓國於08年開始了「世界級大學」的計畫,對招聘諾貝爾獎級的外國學者之大學提供支援,去年共編列了1600億韓圜(約130億日圓)的預算。首爾國立大學便受此計畫之賜,一口氣聘入了50人。該校獸醫學院的木村順平副教授,便經英語的公開教學和面試獲得此職。
中國從08年底開始,展開了自海外挖角世界級的研究者1000人之「千人計畫」。對每位研究者除支付100萬元人民幣(約1340萬日圓)的獎勵金外,也給予稅制上的優惠等。挖角這些研究者的研究室,許多也被指定為國家重點研究室。上海交通大學的校長張傑表示:「本校希望能於2020年前進入世界百大,因此世界級的教授陣容乃是不可或缺的。」該校正擬定計畫,希望於2020年前使全校約3000人的教授中的三分之一為招聘自國外者。
日本的國立大學,外國籍的教授約為1500餘人,只占總人數的不到3%。為了增聘國外的研究者,文部科學省於07年展開了「世界頂級研究據點事業」。選定了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5校,整備只靠英語便可供研究的環境。雖說聘入了約200名外國人進行研究,但就日本的研究規模來看實在是不多。新加坡大學的伊藤嘉明教授表示:「自海外來看日本實在是封閉的國家,雖具實力但可惜的是不夠國際化。」
新加坡於2000年起,便指定生醫產業的育成為國家目標,除投入約3000億日圓建設擁有最先端的研究機材之巨大據點──Biopolis外,也自國外陸續招聘分子生物學和再生醫療等領域的優秀研究者。日本的癌症研究者伊藤嘉明教授,自京都大學退休後便和研究助理一同前來。星國亦致力於強化國立大學,2011年其第4所國立大學──工業設計大學即將招生,特禮聘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前工學院長為校長。星國科技局主席林泉寶表示:「我國是若不和世界接軌的話就會消失掉的小國。我們想讓學生們都去留學,但這將所費不貲;故在國內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學是極為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