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病學問大
2006/08/01 04:10:54瀏覽511|回應0|推薦3

看病學問大

        根據健保局最近幾天公佈的資料顯示, 國人超愛看病, 平均每人每年就醫次數高達十四點八次, 其中三點六次只是小感冒, 卻讓健保支出多花了新台幣兩百五十億元, 所以建議民眾加強自我健康管理, 感冒時多喝水多休息, 並且參考健保局放置在健保局全球資訊網「上呼吸道感染自我照顧手冊」,以杜絕醫療資源的浪費云云, 身為第一線的臨床醫師, 我看了這樣的報導, 其實和一般民眾有同樣隔靴搔癢 的感覺.

       

        何時要看病? 看病要看哪一科? 這絕非健保局可以決定, 而常常是病患自身的選擇, 是因為都會地區診所醫院林立, 就像隨處可見的便利超商一樣, 看病方便, 而健保便宜, 自費負擔不多, 所以民眾樂得多加利用, 其實很多沒有看病的必要, 很多則是看錯科了, 從前看到沒有就醫必要的病患, 還會好心勸說不必多花冤枉錢, 後來常遭投訴, 也妨害了醫院業績, 所以現在是來者不拒, 照單全收, 其實說來也蠻無聊的.

        要改善這樣的情況, 提高部分負擔固然有效, 但滋生民怨, 還不如建立家庭醫師制度, 改善醫病關係, 讓可靠熟識的醫師來過濾病患, 作初步處理, 有必要則照會到專科醫師, 或轉院作進一步的治療.

        另外可以善用逐年增多的醫護人數資源, 現在家家戶戶的親朋好友之中, 一定有醫師或者護士者, 當身體不舒服時, 教導民眾, 先請教醫護友人, 確認是否有就醫的必要, 要看哪一科, 最好是能代為轉介熟識的醫師, 這樣的就醫方式, 要比現行採購式就醫, 要有效率得多.

        反倒是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 這才真的是政府的責任, 應提高補貼, 增加誘因, 讓群聚於都會地區, 為了業績自相競爭的醫師, 願意到無醫村去服務. 另一方面, 則鼓勵宗教團體和公益機構到偏遠地區設立醫院, 才真正能發揮愛心與善盡悲願, 提升全民就醫的有效度, 公平性和健康福祉.

 

        2006-7-30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77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