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的主因
2008/12/05 08:50:40瀏覽1751|回應0|推薦0
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的主因 (科技臺灣)
提供單位:中央社 2008/11/25 發佈時間:97.12.04

中研院、陽明大學及多所醫院合作的研究發現,毒性免疫蛋白「顆粒溶解素」是導致「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的重要關鍵;如能抑制顆粒溶解素,或許就能避免病患發生類似的嚴重藥物過敏反應。

「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與同一症狀、但更為嚴重的「毒性表皮溶解症」常合稱「SJS-TEN」,是指某些藥物會使病患產生嚴重藥物過敏反應,不但引發全身皮膚潰爛、敗血症或失明,嚴重時甚至會死亡。過去的研究發現,SJS-TEN的致死率達到40%。

但醫學界對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的瞭解仍然有限,先前僅確定部分基因會引發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

台灣學者在11月23日《自然醫學》期刊發表論文指出,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主要是由顆粒溶解素的異常所引發。

顆粒溶解素是人類免疫細胞所分泌的小分子毒性蛋白,正常狀況下只會攻擊外來病原體;但在病患出現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後,顆粒溶解素會攻擊正常表皮及黏膜細胞,導致表皮與真皮剝離等嚴重傷害。

計畫主要負責人之一、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鐘文宏表示,如果能找到抑制顆粒溶解素物質,或許就能開發出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負責指導鐘文宏的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陳垣崇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還可適用於其他免疫疾病,如骨髓移植所造成的「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VHD)」。移植物對抗宿主的病症,是指移植骨髓帶有的免疫細胞,在進入受贈者體內後,會開始攻擊正常細胞。

鐘文宏在2004年加入中研院與陽明大學合作的「國際研究生分子醫學學程(TIGP)」,最近才剛獲得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博士學位。

鐘文宏2004年時就首度發現,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型「HLA-B*1502」與嚴重藥物過敏反應有關。研究報告刊登於《自然》期刊,引起了各國醫療主管機關的注意。

台灣衛生署與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都在2007年正式通告,帶此基因型的病患在使用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時會引發危險反應,建議使用此藥前應進行基因型檢測。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244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