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輸血反應
2009/10/23 08:09:37瀏覽4356|回應0|推薦0

輸血反應

馬偕醫院血庫諮詢實驗室主任/林媽利

輸血可有效且迅速的改正病人缺血的狀況,然而可能引起身體的不良反應,一般稱為輸血反應。所以給病人輸血前,醫療人員必須慎重地衡量輸血的得失。

溶血性輸血反應

溶血性輸血反應是指因為輸血而增加紅血球的破壞,分為即時性及遲緩性,前者是指紅血球的破壞在輸血時即開始,而遲緩性是指輸血先誘導產生抗體後再引起溶血,所以一般是指繼發的抗體反應引起的輸血反應。

傳統上紅血球的破壞分血管內溶血(血球在血液中破裂,血紅素釋放到血漿中)及血管外溶血(由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即過去稱為網內皮系統的細胞所吞噬)。

即時性血管內溶血的輸血反應(Intravascular hemolysis)

引起血管內溶血的抗體主要是強力破壞紅血球的抗體anti-A及anti-B。病人的症狀可有發燒、發冷、胸痛、血壓下降、臉部潮紅、呼吸困難、血紅素尿、休克、全身出血、少尿或無尿、背痛、注射處疼痛等症狀。

在ABO輸錯血引起病人死亡的個案當中以O型病人佔最多,佔85%。輸錯血的原因最多是輸血的單位(病房、開刀房)輸錯病人約佔50%,血庫的疏忽(登記、檢體或作業的錯誤)約佔30%。中華民國輸血學會在1995年收集台北馬偕醫院、榮民總醫院、台大醫院、三軍總醫院及林口長庚醫院,共五家醫學中心在過去3到10年當中共輸給病人約1,460,000袋血的情形,其中發生23袋輸錯血的事故,只有1個病人因而死亡。所以在台灣醫學中心輸錯血的機會約為每63,000袋一次,且少見輸錯血導致病人的死亡。

即時性血管外溶血的輸血反應(Extravascular hemolysis)

由ABO血型以外的異體抗體引起的,這些抗體必須是在37℃反應的臨床上有意義的抗體,有些可活化補體如anti-Jka、-Jkb,有些不活化補體如anti-D、-E、-c等,症狀由無自覺症狀到發燒反應及黃疸。

遲緩性溶血性輸血反應(Delayed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分二種情況,第一種是輸血後發生免疫作用,輸血幾個星期後身體開始產生抗體,當抗體力價上升即和血液循環中輸入的紅血球發生抗原抗體反應,而破壞輸入的血球,但這種抗體很少引起明顯的溶血,所以臨床上常沒症狀出現。第二種較第一種常見,即輸血前身體已被免疫,但抗體在血液中的力價下降到測不到,等輸血後血球上的抗原再度刺激,使抗體的力價在輸血後3-7天急速升高,稱憶起性抗體反應,然後抗體和血液中輸入的血球發生抗原抗體反應。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燒反應及Hb突然下降。

非免疫性溶血性輸血反應

血袋放在過熱的熱水中回溫,或輸血時用不良的血液加溫器,溫度過高可導致溶血,捐血人G6PD缺乏也可能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

非溶血性輸血反應

隨著血庫作業的健全,溶血性輸血反應隨之減少,相形之下非溶血性輸血反應幾乎佔了所有的輸血反應。

非溶血性發燒反應(Febrile nonhemolytic reaction)

出現的症狀為病人在開始輸血並無不適,但如有補體的活化五分鐘後會全身發熱,一般開始輸血後約60分鐘血壓先上升、發冷、再發燒(超過1℃)。紅血球及血小板血袋中白血球的減少可防止發燒反應的發生。

輸血相關急性肺傷害(TRALI)

輸血相關的急性肺傷害是輸血最嚴重的輸血反應,死亡率在過去50%以上,現在的報告約20%,TRALI少見。症狀為開始輸血的45分鐘內發生發冷、發燒、乾咳及呼吸困難症狀,X光檢查可見肺infiltration。如圖即是輸血相關呼吸窘迫症之胸部X光所見,左圖未輸血前;右圖輸血後所見。

輸血後GVHD(停止近親輸血)

症狀是病人在輸血後1到2個星期開始持續高燒、皮膚出現紅疹,很快漫延全身,再出現貧血、血小板及白血球缺少、肝功能異常、腹瀉,病況急速惡化,在發病後十天內死亡,所以從輸血到死亡不到一個月,死亡率為99%。機率在台灣人約為2%,但在無親屬關係情況下的輸血(如一般捐血的血袋輸給病人)也可發生。

輸血後紫斑(Posttransfusion purpura)

輸血後紫斑是在輸血後一星期發生嚴重的血小板缺乏症,而引起全身的紫斑(皮下點狀出血)。在台灣尚無輸血後紫斑的個案報告。

過敏反應及蕁麻疹反應

輸入全血或血漿的病人可發生anaphylactic type的反應,嚴重者為anaphylactic shock,即皮膚潮紅、低血壓、胸痛及呼吸困難,也可以發生輕度如蕁麻疹反應,及介乎於兩者間之anaphylactoid reaction。

輸入被細菌污染的血液的反應

由細菌引起的輸血反應有2種,一種先由細菌污染輸血用的器材,消毒後遺留熱安定的細菌毒素在器材上,引起發燒反應。另一種是血袋因使用前消毒不完全或血袋有小破洞引起細菌的污染。

(節錄至健康世界優良教科書《輸血醫學第三版》〈第七章〉)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42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