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就醫策略(上)
2007/10/10 19:14:44瀏覽731|回應0|推薦0

就醫策略

 

緣起 

        根據健保局最近幾天公佈的資料顯示, 國人超愛看病, 平均每人每年就醫次數高達十四點八次, 其中三點六次只是小感冒, 卻讓健保支出多花了新台幣兩百五十億元, 所以建議民眾加強自我健康管理, 感冒時多喝水多休息, 並且參考健保局放置在健保局全球資訊網「上呼吸道感染自我照顧手冊」,以杜絕醫療資源的浪費云云, 這就和一般民眾的做法一樣, 可以上網收集到各式各樣, 五花八門的資訊, 只是, 汗牛充棟的資訊, 如何應用? 真偽如何 ? 總之還是無濟於事.

        何時要看病? 看病要看哪一科? 找哪一個醫師 ? 這絕非健保局可以決定, 而最後是病患自身的選擇, 是因為都會地區診所醫院林立, 就像隨處可見的便利超商一樣, 看病方便, 而健保便宜, 自費負擔不多, 所以民眾樂得多加利用, 隨心所欲亂看一通, 其實很多沒有看病的必要很多則是看錯科了, 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 從前看到沒有就醫必要的病患, 還會好心勸說不必多花冤枉錢, 後來常因此遭投訴, 也妨害了醫院業績, 所以現在是來者不拒, 照單全收, 上下交相賊, 這種醫療型態, 其實說來也蠻無聊的. 

        在健保以前, 醫病間自然得到平衡關係, 而今則主客易位, 時勢對病患這一方有利, 猶憶30年前, 還在醫學院唸書時代, 聆聽肝臟權威廖運範醫師演講, 談到如何處理付不起醫藥費的病患時, 廖醫師說,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 比如膽囊發炎快破掉時, 他就會先幫病患付錢開刀, 其他以後再說, 博得滿堂鼓掌和喝采, 咸以為是士林表率, 良醫楷模, 豈知有今日健保, 而醫病關係惡化, 不但沒有幫病患先付賬之美事, 還得立下切結書, 若不馬上開刀, 後果自負等等. 誠此一時彼一時也.

病患就醫之自救方案, 常見如下:

甲、上網查詢各種醫療資訊,, 但是隔如隔山, 有看沒有懂, 而且真偽難辨

乙、查書, 參考各種就醫手冊, 對醫師做評價, 判定好醫師和壞醫師, 只有造成對立關係

丙、參加病患自救團體, 分享就醫之委屈, 投訴醫護人員, 椘囚對泣, 舒發悶氣而已, 於事無補.

       

就醫成功案例

       有位朋友來看我, 閒話家常之餘, 他主訴最近複視, 看東西變得模糊,好像兩個影像重疊, 無法對焦, 我也注意到他細皮嫩肉的不大長鬍子, 可能有赫爾蒙分泌異常的問題. 於是帶他來醫院, 拜託急診友人立即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檢查, 並請影像醫學科主任來會診, 結果發現是腦下垂體腺瘤. 這是個需要手術切除治療的疾病, 於是我介紹他給該院神經外科主任檢查, 會談之後, 他也下定決心要手術, 但是想看看其他神經外科醫師的意見. 透過老同事的安排, 他拿了我的介紹信, 轉到另家醫學中心的神經外科醫師那裡, 很快的安排住院手術. 術後恢復良好, 他也很滿意這次有驚無險的疾病, 更感謝我的幫忙, 我很樂意爲他服務, 因為他是我的朋友.

 

就醫失敗案例

       55歲女性, 家住離島, 騎機車跌倒致腰椎骨折, 已經在當地醫院診斷且治療出院, 卻翻山越嶺, 南北跋涉, 不遠千里而來, 重複就醫, 只為了安心. 全家出動, 包了一架飛機, 直飛台北, 再包救護車直入本院急診, X, 解釋病情, 開藥, 和當地醫院完全一樣的醫療過程再重複一遍, 也請骨科醫師會診完畢再出院. 搞得全家人人仰馬翻, 而徒勞無功, 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

 

        85歲榮民, 中風臥床多年, 已成植物人, 在榮總住院兩個月, 慕台大威名, 轉台大住院兩個月, 無起色, 開始怨天尤人. 後來慈濟醫院開幕, 大愛台每天放送愛心不已, 感動之餘, 再轉來慈濟醫院, 求診於大醫王惠賜救命藥石, 很不幸的是, 全院滿床, 在急診苦等了幾天, 結果還是沒床, 只好再轉院, 繼續其求醫之旅.

 

為何一樣生病, 一樣就醫, 有人可以好整以暇, 有人卻形同難民 ? 如何成功? 何以失敗? 是否再就醫前就已經規劃, 還是誤打誤撞亂投醫, 比較起來, 高下立判.

 

就醫策略擬定

甲、    開醫院

乙、    結交醫界友人

丙、    利用關係背景

丁、    派出下一代習醫

戊、    聘用醫療顧問

己、    回歸最熟醫院

 

------開醫院

        對於財團來說, 開醫院是最好的策略, 要開就開大醫院, 最好是醫學中心, 既可節稅又可博得慈善美名, 看醫師們爭權奪利, 趨炎附勢的演出, 可說是心曠神怡, 有病沒病, 還可召喚各科主任來家裡往診, 看得又快又仔細, 真是划算! 但是對一般老百姓來說, 沒錢別開玩笑, 而且現在開個小醫院, 大多難逃健保魔掌壓迫而面臨倒閉之厄運

 

------結交醫界友人

我以前曾參加過扶輪社, 認識一些中小企業公司老闆, 後來因為憎恨台獨與民進黨而離開. 其中有位老闆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求助於我, 我當時沒有多想, 就建議他去掛院長的門診. 他聽了當天立刻前往, 結果發現院長門診人山人海, 他等了幾個鐘頭才輪到他, 人還沒入座, 院長就已奮筆急書, 開藥叫他出去了, 他很不高興, 而我也自覺蠻抱歉的, 後來對面的鄰居來拜託, 因為胃痛多年想找醫師檢查, 這次我學乖了, 特地請了一天假, 親自帶領他去拜訪醫院同仁, 當天立刻安排所有檢查, 包括抽血, 胃鏡, 超音波等等一次解決, 最後診斷為消化性潰瘍, 開立三個月的慢性處方簽回家, 賓主盡歡, 我也體認到, 就醫, 的確有門道, 結交醫界友人, 真是蠻管用的..

 

-------利用關係背景

我們以前的副院長離職後在外開業, 有天我們在本院急診遇到, 他正好帶著太太來就診, 只見他孤怜怜的推床, 和一般病患沒有差別, 讓我感到相當過意不去, 立即過去幫忙並找到主治醫師收治入院, 也許有人會認為走後門行方便, 但是我認為這不可恥, 這是理所當然, 不能竭盡心力幫助自家人, 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須知人際關係, 和財富名聲一樣, 也算是人間資產之一, 自己人本來就應得到更好待遇. 據說彭明敏, 以及清大教授沈君山, 生病時皆在台大急診苦等, 與庶民平等, 傳為美談, 其實何必客氣? 若是自己放棄特權, 求仁而得仁, 也不應抱怨.

 然而, 有時候關係背景也會弄巧成拙, 某大外科主任原是出了名的人權鬥士, 專門幫反對黨撻伐政府, 後來流行走上街頭運動, 結果不幸鬧出流血事件, 他也自告奮勇來急診幫VIP 效命打針, 為了讓VIP不痛, 很貼心的先打局部麻醉藥再下針, 結果造成皮下水腫, 血管根本找不到, 反而讓那位VIP多挨了好幾針.

另外, 也曾聽說院內同仁的老婆腹痛, 全院上下長官皆來關切, 可見人脈之廣而背景之厚. 只是各大國手聞望問切, 卻找不到原因, 正待大夥兒唉聲嘆氣, 傷透腦筋時, 只見某二楞子實習醫師, 粗手粗腳的掀開被單, 把病患脫下褲子檢查, 結果一目了然, 疝氣嘛! 原來是各方名醫投鼠忌器, 隔靴搔癢, 反而妨害了正確的診斷

-------派出家人習醫

        很多人都說, 最好是做醫生的父母或妻子, 而不要做醫生, 的確行醫太辛苦, 尤其現在行醫, 在健保壓榨之下很難做, 投資報酬率很低, 還是順應個人興趣比較好. 其實現在家家戶戶的親朋好友之中, 一定有醫師或者護士者, 當身體不舒服時, 教導民眾, 先請教醫護友人, 確認是否有就醫的必要, 要看哪一科, 最好是能代為轉介熟識的醫師, 這樣的就醫方式, 要比現行採購式就醫, 要有效率得多.

-----聘用醫療顧問

        捷上和SOS等醫療轉送諮詢公司紛紛成立, 藉著和信用卡的合作關係, 提供社會大眾醫療轉送和諮詢服務, 而醫療諮詢技巧訓練, 有待加強, 其作法為

, 視個人需求而異, 著重個人化, 平時鼓勵病患固定在家庭醫師診療, 收集醫療報告, 病歷收集, 越詳細越好, 克服語言障礙, 諮詢醫師必須精通英語, 日語, 台語, 客語, 增進溝通技巧, 適當提供意見, 而不代作決定, 並在醫界從事人脈建立和信用養成工作. 在本職學能方面, 應該包括急救訓練, 災難救援, 大量傷患處理等訓練, 且多方收集衛教資源, 予已電腦化, 隨需要印出給客戶參考, 隨時與客戶保持聯絡, 持續溝通,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129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