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16 17:54:21瀏覽72|回應0|推薦0 | |
從去年520上台以來,蔡英文政府已經變成台灣經濟发展最大的一只“黑天鵝”,從通過對軍公教退休人員的年金改革、不当黨產條例、一例一休已經搞得天怒人怨,今年2月以來又突然轉向兩岸議題,包括緊縮退役將領登陸政策、炒作大學“一中承諾書”,后來又使出一個撒手鐧,對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進行人身攻擊,緊接著又搞出一個“政大企管所陸生周泓旭接受大陸國台辦指示,以念書名義來台发展共諜組織”,而把他收押禁見。顯然蔡政府已經不顧顏面,決心要跟大陸一路走到“黑”。 蔡政府的操作手法,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以轉型正義為名,施行斗倒斗垮國民黨重新執政的基礎,一個是以反中為手段,把執政以來累積的民怨,一股腦的潑向大陸,讓大陸高級官員背起民進黨執政不力的黑鍋。 那么在多數人還是期望兩岸和平发展,以取得兩岸經濟共榮共利的当下,蔡英文政府為何敢于采取進攻性的反中行動呢?這当然也有它隱藏的民意背景存在。 從2008年馬英九執政以來,兩岸交流所產生的物流與人流已經達到高峰,但是台灣雖然受到大陸的“讓利”,可是整體的經濟環境并未好轉,經濟持續不景氣,年輕人長期處于低薪的工作環境,一直得不到改善,而高房價又讓人望屋興嘆。 民進黨歸納這种情形的出現,不外乎:一是,國民黨的“買辦集团”包山包海,讓大陸的讓利一直下達不了民間社會,而這些“買辦集团”吃干抹淨之后,他們又在台灣社會炒作高房價,讓房價一直撑在高點。這种惡性循環的結果,台灣人民并沒有感受在兩岸交流中获得實質的利益。 二是,兩岸的大交流開啟之后,大陸的投資環境還是優于台灣,使得台灣有限的資金,又再度大舉西進,台灣繼續面臨資金被磁吸的貧窮化效應。這种情形可以從股市一直缺乏動能,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成交量都在新台幣5、600億元(1新台幣=0.032美元)之間,淺水無大魚,以散戶為主的台灣股市,股民在股市中浮沉一年,終究兩手空。同樣的,實質的經濟投資中也大舉萎縮,在微利時代企業主不敢付出高薪,這是台灣社會民眾實質所得無法提升之因。 三是,從去年5·20以來,大陸緊縮陸客來台觀光,讓原本大幅投資的旅行相关業者面臨經營上的困境,台灣社會對兩岸政府已經積累了不少的怨氣,急于找出口发泄。 有了這种社會經濟環境当背景,蔡政府出手斬斷兩岸交流,這不僅符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以來,重回保護主義時代的潮流,也符合英國脫歐的歐洲保護主義路线,這是当前的時代趨勢,蔡政府既然走在時代的“政治正確路线”,当然就不擔心台灣人民會起來反動。 其實,嚴格說起來,從2013年台灣青年站出來推動台灣社會的政治變革之后,就已經注定民進黨上台就會走向跟國民黨完全逆反之路,從反ECFA到反服貿行動,是讓台灣重回保護主義時代的開始,所以台灣興起的保護主義,應該是走在世界趨勢之前,而不是之后。 因此,蔡英文政府一上台率先推出轉型正義,企圖斗垮國民黨重新執政的政治基礎,這不過是為了幫自己開辟一塊更大的戰場,以便要在適当的時機對大陸開戰,所以年金改革、不当黨產條例都只是民進黨政府進行改革的假議題,他們真正的目的,還是要與天斗、與地斗,更要與共產黨斗,所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兩會中受訪時說出:“台獨之路尽頭就是統一”,不過是被民進黨抓到小辮子,惡意做大罷了。 而這個惡意,就是以“我方決策高層”匿名,直言“張志軍就任以來,中國國台辦一直無法掌握兩岸局勢的變化和台灣社會的脈動,任內只見投書黨媒表忠,但對其職責卻無實質建樹,無力將台灣的‘民心向背’傳達給內部和中共高層,還侈言是‘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根本只會卸責、不敢負責”。 這种把所有兩岸关系停滯的責任全部推給張志軍,既符合民進黨人敢于跟中共高層斗爭的習性,也讓蔡英文就職以來一直對大陸不肯進行交流的“惡霸”作法,吐出一股怨氣。 畢竟,在對張志軍的人身攻擊中,蔡政府并沒有否定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的主張,也沒有否定“習核心”的合法性,所以蔡政府判斷攻擊張志軍,應該不會使兩岸关系失控,但是卻可達到兩岸“暫時停止呼吸”的境況,這樣既可破大陸的“催台青政策”,也可以干擾台資繼續西進的步伐,如此應可降低未來大陸可能封鎖台灣經濟的風險。 当然,出險招就要承擔險招的風險,台灣有一句俚語:“惡馬惡人騎”,如果蔡政府是一匹惡馬,那么中共想馴服這匹惡馬,到底該扮演惡人,還是好人。若大陸選擇的是扮演惡人,反而會讓台灣人民看破大陸訴求“兩岸一家親”的手腳,所以蔡政府賭定中共絕對不會扮演惡人,讓兩岸关系急速翻轉。 其實,蔡政府對張志軍的人身攻擊,雖然是把自己推向危險的深淵,又何嘗不是把中共也拉到深淵邊緣,就看誰先掉下去了。只要不掉下深淵,那么藉由攻擊中共高級官員,讓兩岸关系走回保護主義的狀態,暫時舒緩台灣資金向大陸單邊傾斜的壓力,這也是蔡英文政府決心把兩岸关系一路走到黑的短程目的。 (本文刊登於多維新聞網,2017.3.15)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