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世代翻轉」 解析大陸對台工作報告
2017/03/06 21:48:04瀏覽86|回應0|推薦0

 


今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人大會議,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對台工作報告,只是持續習近平上台以來對台維穩的基調,并沒有讓人有亮眼之處,反倒是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3月3日在中國政協會議中談到對台工作方面,有了比較啟发性的思考。
 
俞正聲報告內容比較具有啟发性之處,不在于重申將“貫徹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的宣示性政治話語,而是表現在“將深化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機制化交流,加強與台灣基層一线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兩岸关系和平发展民意基礎”這兩句話。

蔡英文從去年520就職以來,民進黨并沒有在完成大陸給予她的“未完成的答卷”上多做努力,反而是以掌握政權的機會,繼續完成陳水扁時期未完成的去中國化使命,這讓大陸当局早已頭痛不已。

為了不刺激蔡英文政府繼續舉起反中的旗幟在“島內”鬧革命,也讓兩岸关系能平穩過渡到今秋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定調之后,所以維持九二共識與反獨的基本論調,應該是中共迫于無奈之舉。

蔡英文政府既然無法交往,但是對于蔡政府具有影響力的台灣各級民意代表,卻不可因此也跟著偏廢,所以俞正聲提出在大陸比較不具敏感性的“政協委員”,跟台灣民意代表,特别是綠營的民意代表進行“機制化交流”,這是嘗試性的建議,也是超乎以往想像的交往模式。

事實上,現階段台灣各級民意代表以年輕世代居多,如果跟他們交流還要不斷地重申九二共識,恐怕會一事無成,因此只要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涉及主張台獨,這應該是大陸可以忍受的范圍。所以下一階段兩岸的政治交流,是否從大陸的政協委員和台灣民意代表著手,將是觀察兩岸关系溫度的指標。

在俞正聲對台工作報告的另一句具有相当意義的語詞,就是要加強與台灣“基層一线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表面上這是宣示自馬英九時代以來對台灣基層與青年一代交流的目標不變,但是再次強調要跟“青年一代”進行“交往交流”的全方位关系,其中必然有它的深意。

大家都清楚,2013年7月台灣发生的“洪仲丘軍中人權事件”,台灣青年透過網路揪团出來的“白衫軍”運動,確實震撼了当時的台灣社會,馬英九政府無力安撫“洪仲丘案”的青年情緒,讓台灣青年的群體政治參與開始從虛擬的網路世界,走向實體的立法院,并演變成“太陽花學運”等一系列社會與政治運動。

而在這個社會與政治運動進行的過程中,所伴隨出現的“天然獨”意識形態,讓台灣的青年世代成為影響2014年地方“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的关鍵因素,更間接影響到2016年的總統大選,提前完成蔡英文到達總統府的“最后一哩路”,于是2016年也被稱為是“台灣世代翻轉元年”。

從一個軍中人權事件,像蝴蝶效應般的翻轉一個政府的執政,這是当年不斷對台讓利的大陸政府所難以想像的結果,所以,爾后大陸当局在對台工作方面,就開始喊出重視對台灣青年的交流,而出台的“惠青措施”,包括就學、就業、創業與生活的便利和協助措施,可見大陸当局對台灣青年用心良苦。所以俞正聲再次提出要與台灣“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并非只是空口說白話,而是大陸深切感受到其中的重要性。

過去在兩蔣統治台灣的時代,曾經有一句鼓勵台灣青年努力向上的名言,即“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這句話也確曾變成是鼓勵台灣青年創造台灣經濟奇跡的原動力,如今從2013年以來青年在政治上所掀起的社會與政治改造的連動性,不僅翻轉了一個政權,也創造出一個“時代力量”,顯然“時代”早已深植于台灣的民心。

所以,“時代”代表的是台灣威權體制下一項經濟发展的進步觀,也是民主體制下一种激進的力量。從兩蔣時期所种下的“時代考驗青年”的思維,到馬英九時期還繼續发酵,讓台灣青年創造出一個激進民主產物的“時代力量”,這是無法忽視的事實。由此,大陸如何在跟台灣“青年一代”交往交流的過程中,創造另一股親中的“時代力量”,想必是俞正聲要提醒大陸對台工作更重要的一件事。

本文寫給多維新聞網,2017.3.6,網址
http://opinion.dwnews.com/big5/news/2017-03-06/59803864.html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9464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