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紅藍綠交流 應先打破藍綠隔閡
2013/10/09 01:14:10瀏覽225|回應0|推薦0

 

      這一兩年來,民進黨高層人士已經願意登陸訪問,使得民共交往的關係越來越有信心,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在接受中評網的訪問時就說:“民進黨積極自信看待兩岸交流”;而去年10月4日首次訪問大陸的謝長廷,最近也更有自信的說:“兩岸交流已是民進黨潮流”。吳、謝兩人的觀察也許有部分是對的,但不全然是對。
  
  就以民進黨青壯派對於民共交流的看法,基本上很多還是抱持著比較悲觀的想法,有人還是認為民進黨人登陸,不過是去被統戰,所以打死還是不願意到大陸訪問,其中以施政鋒、游盈龍比較具有代表性。也有人堅持如果要登陸,只接受大陸方面的邀請,不願意參加紅藍綠大拜拜的所謂“研討會”,這方面台灣智庫的賴怡忠,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在還沒擔任主任前,也大致抱持這種態度。

  那麼為何民進黨的縣市首長都已經前撲後繼的到大陸訪問,但怎麼還有中壯派人士這麼抵制到大陸訪問呢?

     其實,每次有人邀約他們到大陸訪問,他們總會很敏感的問說什麼單位邀請?討論的議題是什麼?有哪些人參加等。但是即使他們會回問這麼多問題,但是最後還是會拒絕邀訪單位,他們並不想到大陸被染紅,他們還是認為維持台獨的純潔性,是他們追求價值理念的重要目標。

  有趣的是,他們雖然拒絕到大陸訪問,但是台灣中評社每次舉辦論壇,他們卻是樂意出席擔任評論員共同評論時局,顯然中評社的論壇,已經變成他們重要的發聲管道,這是中評社這幾年努力重視民進黨聲音所獲得的回報。

  當然,如果不談中評社的“功績”,那麼還有什麼問題讓他們拒絕到大陸參訪呢?相信每次大陸舉行大型的研討會,參與的藍綠人士完全不對等,藍營學者可以說都是“傾巢而出”,等於在研討會上,藍營有10次發言的機會,但綠營學者參加的人士太少,以致於發言的機會差不多是10比1的機率,很多綠營學者根本不想到大陸去聽藍營學者說教。

  所以,台灣走上民主化已經20幾年,但是藍綠之間的壁壘分明,至今還是無法打破相互間的藩籬,這是民主在台灣最讓人惋惜的地方。

  其實,不用說在大陸這樣,在台灣法政類的學術研討會,現在也大致分成藍綠兩大陣營,藍營舉辦藍營的研討會,綠營舉辦綠營的研討會,雙方的交集越來越少,幾乎已經形成王不見王的局面。所以,要說“民進黨積極自信看待兩岸交流”這樣的命題也許沒錯,但卻是要看什麼樣的交流。

     尤其是,民進黨也許可以自信的看待兩岸交流,但是在台灣學界藍綠的隔閡那麼深,即使少數願意到大陸交流者,也很難打破台灣藍綠之間的隔閡。

  事實上,不用說當前,台灣社會在清朝以前,閩客之間的械鬥,早就打得七葷八素,至今閩客在台灣也不是很和諧的兩大族群,這也是客家一直比較傾向接受國民黨的統治,閩南人卻支持民進黨者多。

  在228事件發生以後,到國民黨的白色統治時期,閩客的隔閡比較被制止,但是民主化以後又打開這道閘門,只是現在台灣族群的不和諧,卻發生在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的相互敵視,在政治板塊上自然形成北藍南綠的格局。

  所以,大陸在促成紅藍綠交流的當下,如何調和藍綠之間的鬥性,這才是最重要的功課,而不是邀請一兩位綠營人士參加,只要場面交代得過去,就覺得這是一場成功的研討會,這其實是無助於打破藍綠隔閡的效用。

(本文刊登在中評網,2013.10.9)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7/8/1/6/102781683.html?coluid=33&kindid=4371&docid=102781683&mdate=1009005302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894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