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生在抗爭什麼?
2014/06/28 02:44:12瀏覽42|回應0|推薦0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25日正式來台訪問,儘管在訪問途中,有不少激進的學生與團體「如影隨形」的進行抗議,但相較於2008年當時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協商兩岸經濟議題所遭到的抗爭,張志軍這次來訪所受到的抗議,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不理性的理性行為

台灣民主化以後,許多群眾抗爭,看似不理性,但是也有理性的一面,例如,去年「公民1985行動聯盟」,在洪仲丘受虐死亡事件發生後,由39位互不相識、各行各業的網友發起的民間組織,希望藉由訴求讓事件真相出爐,並且要求國軍改革,摒除以往陋習,並號召25萬人到總統府前凱道抗爭,提出「要真相!要人權」口號。

今年3月18日占領立法院的「太陽花學運」,也曾經號召50萬人到凱道前抗爭,人數超過往年由政黨號召的成員,最後仍能和平落幕。

這一次張志軍來訪,「公民1985行動聯盟」和「太陽花學運」成員再次出面號召學生前往抗議,但是在民進黨沒有號召下,前往「王張會」現場抗議的學生顯然減少了許多,總人數都僅在4、50人左右。也許學生在「太陽花學運」激情過後,許多人應該認為「反黑箱服貿協議」的占領立法院,大陸應該看到台灣學生對《服貿協議》的疑慮,所以許多人就認為不必重複抗爭,否則反而讓抗爭失去動力。

這是台灣學生在看似不理性下的理性行為,也是國台辦特別重視與台灣學生溝通的必要性,所以陸委會沒安排張志軍和藍綠黨政高層會面,卻特別在高雄市義守大學,安排一場與台灣學生會面的必要性。

所以,台灣學生和大陸學生確實有很大不同,大陸學生從「六四事件」之後,很少再集結反對政策。但是台灣學生在同一時間受到民主化洗禮,他們的想法趨向多元化、激進化,但這也只是部分的學生。

反觀,大陸學生雖然沒有走上街頭,但是他們在課堂上辯論,卻是台灣學生要羞於比較的。這也是為何大陸經濟這20多年來會快速崛起,而台灣經濟發展卻被「亞洲四小龍」踢出榜外的主因。

「學而不思」是台灣廣設高中大學失敗的要素,社會上人人都是大學生,大學生就變得廉價,許多企業界憂心找不到公司所需人才,許多大學生寧願去賣冰,也不願到只有30K的工廠。

既然如此,這些激進學生團體,與其去抗爭《服貿協議》,不如思考現在學生為何不願意走進工廠,相較於大陸學生願意低薪高就,這是台灣學生比不上的地方。其實,許多來台交換一學期的大陸學生,如果要他們選擇留在台灣或回大陸,大概90%以上願意回大陸就業。

思考有利台灣路線

這次張志軍來台,他的行為意義應該是讓台灣學生更了解兩岸合作與裂解的問題,在雙方都有經濟發展的問題下,兩岸如何在經濟上選擇合作,比雙方持續因為政治關係而選擇裂解更為重要。

因此,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第三次接任黨主席之後,她選擇不再走過去激進反抗大陸的路線,應該不只是考慮到選舉因素,而是在思考什麼是對台灣的發展比較有利的路線,這顯然是蔡英文在進步中,那些激進抗爭的學生與團體,是否也該思考,蔡英文為何在第三任會選擇走這樣的路線呢?所以,奉勸這些學生,回去把問題想清楚再出來抗爭,也許才會更有力道。

(本文寫給旺報,2014.6.27,c3)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88899&aid=14588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