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命的現象.-----三界
生命之圓(主題)
什麼叫生命之圓,總歸來說:「是由生命的每一個現象的點,連續連接成一個○的圓;就叫做生命之圓。」它是活的,而不停的轉動著。由於不停的轉動,圓中的每一個點,都可能會到達到最高點,在這最頂端的時刻,一般是我們最容易看見和感受到的時候。若以人生階段現象停留的某一點而論:
有形的部份叫「身界」
無形的部份叫「性界」
介於"有形"無形"的部份叫「心界」
人們常容易把一個時間、地點發生的現象,認為是恆常不變的點。而恆常不變的點是無法成為一個生命之圓。於是他便會有恐懼、憤怒、憂鬱、痛苦、貪戀的感受,這五種感受都是死的,不動的感受。就會造成五種不良的後果:
1.憤怒會造成|頭痛、感冒的後果。
.
2.貪戀會造成|沒有朋友、發炎的後果。
.
3.憂慮會造成|貧困、胃脹的後果。
.
4.痛苦會造成|不快樂、瘦弱的後果。
.
5.恐懼會造成|僵硬、肥胖的後果。
.
(這五種後果的原理,在「生與病」中將有詳細的說明。)
如果知道現象是「活的」「轉動的」,不停的變化「交替著」,就知道恐懼、憤怒、憂鬱、痛苦、貪戀的現象都是瞬間過去,下一刻便不存在。隨時間、空間的改變而改變。不感受的時候就沒感受。
現象和感受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無現象,而無不得感受,
第二種:是有現象而不去感受,
第三種:是本有現象,雖有感受,但其後現象不存在了,也無得感受。
這裏所謂:「不感受的時候,就沒感受」就是說感受是依現象而立。現象一變感受即變。前一現象一變就沒有了、不存在了。前一個感受也一樣沒有、不存在了。因為沒有前一現象,故無從感受到之前的現象。知道了這個道理以後。若能把現象和感受的關係倒過來;我如果不去感受,雖然現象產生了,一樣沒有感受到現象的結果。既然沒有感受到現象的結果,也等於是「沒感受了。」
舉例說:
第一種情況:「有人罵我一句話,我聽到了很生氣,因為我感受到他的話;而停留在那一現象的點。」
第二種情況:「如果有人罵我一句話,我正看一件事,或想一件事或說一件事,或做一件事。有聽到他說話聲音,但卻沒有感受到意思。我就不會生氣,也不會停留在現象的那一點。」
再舉個例子,我人在台北,而一個人在高雄罵我,因為我沒聽到所以我不會生氣。另一種情形是經由朋友把這些話轉達過來,傳達到我耳朵我就生起氣來。這都是感受與現象必須相對應的好例子。
以事實現象來說,前一刻所感受的現象和後一刻的感覺是不共存的,所以後一刻的感覺是感受不到前一刻的現象,所以我才會說「沒有感受」。而第一種情況「是無現象而不得感受」是最會讓人誤認為「現象是停止」的,人們會有感受到好像是「最後一刻」的感覺。前一刻的接受現象,是因為我們感受裏的「想象」存檔的作用,把前一現象保存起來。「想像」和「覺受」兩種內受互相交替的作用。這種作用實際上是不合理的。悖逆了物理和生理的機制所以人的身體和心靈都會失去協調而產生「不安之感」甚至「生病」。而不安所產生的現象,和生病所產生的現象,將留在後面章節「生與病中」說明。
圓是由無數的點,連續成一個○。一部機器的圓不停的轉動,可創造很多工業產品,這些產品佔據了現代人類文明裏的所有一切物質,小到可吃的麵粉、奶粉;大到可住的高樓大廈、航空母艦。除了人體是由父母生育成形以外,一切都可由機器工廠來製造加工
,讓我們取用方便與延長使用年限,使我們生活不致匱乏。所以說「圓」在有形物質,帶給人們太多的好處。
機器的圓其運作是由電來推動,生命是由無數的現象,連續形成一個○。這個無形的圓,不同於機器內的「電力」推動,而是由我們「心力」來推動;這個心圓也正造福著社會裏不同階層人的靈境(心靈層面)。
不管現象是「好或壞」只要你不去管它,也會隨「圓」自動轉走。用心或用力的想去保有,是不正確的觀念。
例如「想看一朵曇花」,因為曇花是一現的,一夜中之一刻就凋謝不見。這朵花不見了,留待下一夜,再去看別朵曇花便是,若是想一直保有它的盛開和美麗,曇花也就無足珍惜了。
所以人生之中的一切現象,如同兩顆石頭在水中互相碰撞一樣,只要能翻轉過去無非是讓你「圓」的更快,「圓」的更光滑,而輕易地就能到達目的地。這裏譬喻中的水就像「時間」和「知識」,(時間大家都已知道和了解,不用多解釋,而知識是要靠經驗和
智慧的。)兩顆石頭的碰撞就像「人際關係」,這兩者之變化,在下一章起逐步的討論說明。